CT与MRI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11-05王麟杰马钊
王麟杰 马钊
【摘 要】
目的:探究CT与MRI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有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8.2-2018.7,对所有患者分别给予CT与MRI进行诊断,对其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CT与MRI的疾病检出率分别为80.00%(48/60)与95.00%(57/60),说明MRI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MRI诊断的检出率高于CT诊断方式,应早期给予MRI诊断,便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影像学资料。
【關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MRI;CT;诊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248-0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较为频发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软骨骨质破坏、滑膜炎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将会引发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且该类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破坏了关节情况,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选择60例患者,分别给予不同的影像学方式进行检查,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有60例,时间段为2018.2-2018.7,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后确诊,将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排除。
60例患者中3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区间为23-75岁,平均(48.52±3.21)岁,12例骨关节疾病,1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1例系统性硬化症,13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
1.2 方法
CT检查:选择俯卧位,给予CT检测仪进行检查,选择头部先进的方法,对腕部、手指关节、掌指关节进行扫描,1.375∶1为扫描的螺距,1.0mm为扫描的层厚。
MRI检查:给予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先进行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平扫序列:矢状位:T1WI,PDWI-FS;冠状位:T1WI,PDWI-FS;横轴位:T2WI-FS。增强扫描选择T1WI脂肪抑制序列,予以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多方位扫描。增强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Gd-DTPA)经静脉团注,剂量为0.1mmol/kg体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至SPSS23.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ymbol`A@
SymbolcA@ ±S)表示,T检验比较,若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可选择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CT与MRI的疾病检出率分别为80.00%(48/60)与95.00%(57/60),说明MRI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指的是在全身各个关节部位的病症,包括手部、腕部、足部、膝关节等部位,滑膜炎属于该类疾病的主要病理症状,将会破坏关节软骨、关节囊、成骨等部位,严重影响到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得其生存质量降低[3]。有关学者研究指出[4],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便于对其病情进行准确判断,进而将其治疗效果提高。另有关研究指出[5],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病情缓解后,可能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且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可以治愈损坏关节的方法,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所以说,加强该类疾病的早日诊断意义重大,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便于疾病的治疗,判断其预后。
目前临床上关于该类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的定论,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使得病变程度逐渐加剧,并侵犯至全身关节部位,导致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现象,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心包炎、淋巴腺炎等并发症情况,导致关节畸形,丧失关节功能。近些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不断递增,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早期以滑膜炎作为主要的病变情况,可具有可逆性,若能够早期进行干预,加强疾病的诊断,给予积极可靠的药物治疗,便于对病情的发展速度有效控制,将骨关节破坏情况缓解,改善患者的预后[6]。CT与MRI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式。
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显著,对于关节软组织的分辨率加高,可对冠、矢、轴面等多方位进行扫描,将炎性滑膜、软骨、肌腱、骨髓等病变情况直接显示出来,便于早日发现病变情况。相比CT诊断方式,MRI诊断方式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进行多参数、多平面影像成像,不会对患者造成电离辐射情况,以防出现骨性伪影,便于将滑膜炎、增厚滑膜等早期病变情况显示出来,临床应用价值显著[7]。本次研究结果得知,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说明MRI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情况可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MRI诊断的检出率高于CT诊断方式,应早期给予MRI诊断,便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1] 石川,孙志超.MRI与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5):36-38,39.
[2] 贾宏波.3.0T磁共振成像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3):45-46.
[3] 张丽,汤春贵,郝淑彬等.MRI联合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侵蚀程度检测与预后的相关性[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2):298-302,307.
[4] 商涛.探讨X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2123-2123.
[5] 刘艳杰,蔡跃增,陈月芹等.双手、腕关节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3):436-439,442.
[6] 吴训华.CT运动成像评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运动能力并探究其与类风湿因子的相关性[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6):118-120.
[7] 胡炜,邹鸿星,杨淮河等.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临床异同点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