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持续心理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1-05姚瑶
姚瑶
【摘 要】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理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持续性心理护理服务。结果:两组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对比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LVEDV、LVEF及WHOQOL-100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有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心力衰竭;持续性心理护理;心功能;生活质量;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160-01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由于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现已明确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正确的护理服务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2],而针对其心理护理的研究内容尚少。基于此,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持续性心理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以期为提高其心功能、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49-89岁、平均(71.13±2.13)岁。9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n=45),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病情观察、体征监测、遵医嘱给药、配合检查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持续性心理护理服务,具体如下:①就诊初期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具有显著的乏力、液体潴留、呼吸困难等症状,而生理不适将对心理情緒造成相应影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配合患者尽快入住病房并熟悉院内环境,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提供舒缓音乐、书籍等物品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身心不适感;②随着治疗的进行,部分患者可能并无法获得显著疗效,将表现出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以及对治疗失去信心,消极情绪日益突出,护理人员应主动予以语言及肢体支持,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举既往成功治疗病例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治疗自信心及认知度,可聘请既往成功治疗的同类型疾病患者来院举办座谈会,除介绍其自身既往治疗经验外还可通过患者间沟通交流增强战胜病魔自信心及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③治疗后期患者可能由于担心疾病复发、死亡等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除向患者讲解出院后注意事项及健康行为外,还可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积极的生活、心理及饮食等支持。
1.2.2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记录两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具体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②生活质量:利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该量表涉及社会关系、心理、环境、生理、独立性、精神支柱等内容,WHOQOL-100量表得分与被评价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量表满分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护理前后LVEDV、LVEF检测值以及WHOQOL-100量表评分情况属于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数据传入SPSS.19软件,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两组对应数据对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前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对比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LVEDV均较之前显著下降,而LVEF及WHOQOL-100量表评分则较之前显著提高,各组护理前后上述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护理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后数据对比P<0.05,如表1。
3 讨论
心脏舒张、收缩功能障碍,静脉回心血量无法获得充分排除,静脉系统将表现出血液淤积,而动脉则将导致血液供给不足,心脏循环受阻并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3]。相关资料统计认为 [4],现阶段我国35-74岁人群中具有高达0.9%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发病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 [5],既往临床接诊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原则在于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而在此过程中实施的常规护理配合则大多侧重于确保顺利实施相应治疗及检查措施,往往并未过多关注患者心理状态。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理念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人员意识到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不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还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对其治疗效果、预后造成的相应影响。研究显示 [2],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阶段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心理特点,因此持续性心理护理理念应运而生并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护理服务中。持续性心理护理不同于以往常规心理干预,其主张在临床不同治疗阶段针对患者实际心理特征因人而异提供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心理护理,最终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及预后 [4]。本文通过分组研究认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持续心理护理后,该组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结论与杨慧 [5]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应用持续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有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秀明.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33):210-211.
[2] 李伟超.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37(05):1260-1261.
[3] 白惠敏. 分级心理护理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23):259-260.
[4] 罗春志. 分析持续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今日健康 ,2016,15(10):22-26.
[5] 杨慧. 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的效果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21(20):3083-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