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2018-11-05吴明欢
吴明欢
摘 要 文章利用文獻分析法、访谈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论述了2017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教学心得目标定位和原则要求,并结合上海市徐汇区5所中学田径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学田径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即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兴趣;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锻炼形式,增加锻炼强度,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等。
关键词 新课标 田径教学 体育教育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9.054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interview method, logical reasoning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ult target and principl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he 2017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esson mark, and combined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in 5 middle school in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reform, namely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rengthening exercise in multiple ways, insist on the subject status of students, enrich the form of exercise,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exercise, as well as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0 引言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并须根据高中教育所确定的统一原则来设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并且重在技能的运用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强调每一个学生学能够运用综合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比如学习了高中田径课程后,跳、投、跑、掷的综合能力必须协调全面,而不仅仅只会直线跑等单个技术。因此,2017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田径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参与一项完整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田径教学更是一门全体学生必修的而且非常喜爱的科目。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充满着运动的激情,同时也需要经常进行一定的田径运动项目的体育锻炼,以进一步保证、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以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因此,中学体育教师都比较注重做好学生的田径训练工作,培养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加强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全面提高中学生田径训练的锻炼效果。本文从上海市徐汇区5所中学(分别为上海中学、徐汇中学、市二中学、位育中学和南洋模范中学)田径课程开展的现实出发,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和问题的分析,从而探讨2017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 徐汇区5所普通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许多中学学校的田径教学内容的运动形式单一、管理有余而自由不足,教学内容显得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了逃避甚至厌恶的情绪,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问题恐怕在于教师在安全责任的压力下对田径教学设计作的“缩水”处理,在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充当了简单的安全员、监督员、领操员以及记分员、测量员;或者是因为教学方法与锻炼手段多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中演化而来,在实际中是以“训练”为手段和以成绩考查为目的的,挤占了学生的运动锻炼,压抑了学生的练习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甚至有许多中长跑课程中产生的面色苍白、昏倒在地,活动课中受伤的画面,烙印在学生脑海中,使不少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而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锻炼机会,从而使身体素质越来越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
1.1 学生对田径教学缺乏兴趣
(1)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田径教学一般是以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培训以及竞技培训为主,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即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动作训练,以及体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法或许适用于专业运动员,但很显然并不适合身心快速发育的中学生,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身心各方面还都不成熟,超负荷的训练极易造成学生身体方面的损伤,学生心理难以接受,而随之产生的消极情绪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教学内容方面的原因。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现阶段,中学田径教学一般是围绕某个田径项目进行教学,以使学生掌握此项目的技术技能、达到考核要求做为教学目标,很显然这种教学内容的的设置并不合理,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为目标,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也要据此素质教育要求进行改革。
(3)體育教师的原因。由于体育长期被冠之以“副科”之名,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所占考核比例较小,导致长期以来体育课程在基层教育单位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因此,各地中小学为节省开支,就堂而皇之的把体育课交给其他科目的教师代上,或是直接将时间分配到其他科目中去,这样的情况在县城或农村中小学都较为常见,这样一来,不仅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掌握体育技能、更容易出现体育课时被挤占的情况发生,导致学生基本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得不到保证。
1.2 中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认识
学生对田径课程不感兴趣,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其了解不足,而在日常学习中对田径教学的认识也基本都停留在反复训练、比赛上,对其文化及发展历程都没有过多的了解,而反复单调的体能训练与比赛,显然是不符合中学生好奇、追求新鲜刺激的身心特点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厌倦的情绪,因此,想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收效,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1.3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有体育教学模式一般是所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地某项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体质和心理本身就有着很大差异,但却很少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导致很多学生因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自己,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状况,在做教学设计时,将学生间的差异考虑进去,尽量可以照顾到所有学生,通过教学,使所有学生在体质或是心理方面都有所进步。
1.4 田径教学缺乏人本理念
首先是升学评优过程中文化课学习成绩的压力,导致学校、家庭,甚至是学生自己都对体育教学部重视,虽然现在政府对各所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都较大,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也很丰富,但体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教育的宗旨理念没有被社会所理解和尊重。其次是在田径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上存在偏差,往往重技能训练而无视应用能力和文化思维的引导,操作性不够,并且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如身体素质或现有技能水平的差异,还是按照年复一年的统齐划一的教育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终只能以牺牲教学效果为代价。第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存在较大比例的机械式操作的可能,缺乏情感的运动和学习好比行尸走肉,也即偏离了体育教育教学目的。
2 新课标背景下普通中学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人才的后备主力军,他们面临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中学生拥有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以及强健的身体素质。在经过小学以及初中的体育锻炼之后,系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使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大为提高。在中学阶段,体育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展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运动才能。为此,应该在田径体育教学中,围绕强化锻炼的要求,对传统的田径锻炼模式,在学生具体的锻炼实践中进行调整和改变。
2.1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以浓厚的参与兴趣以及自觉的态度,积极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的田径运动的练习之中时,才能够保证田径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才能全面保证学生进行田径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效果。因此,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中学生的喜爱运动的情感和减轻文化学科压力、争强好胜的心理入手,激发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锻炼中的兴趣,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兴趣发展特点,分组进行体育田径锻炼,分阶段进行田径教学的组织活动;或者分课堂为两个基本部分,先统一训练,过关的同学可以提前自由挑选喜爱的项目去活动锻炼,刺激他们对统一训练的兴趣。这也有利于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锻炼中来,而不是只有少数学生的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运动项目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侧重于和自己的过去比,并注重体育锻炼效果考核内容的典型性以及简单易行,力求能够合理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在原有的体育学习的基础上有良好的收益以及愉快的发展,为学生进入更高难度的田径锻炼做好准备。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以及兴趣,建议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非常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合理掌握学生的锻炼要求以及锻炼强度,在锻炼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当学生经历失败或者无法达到锻炼要求时,确保学生不失去体育锻炼的学习信心;第二,要“区别对待”,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的潜能都不同,所以应按照学生的体育水平进行分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就感以及成功感。
2.2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锻炼形式,增加锻炼强度
田径锻炼要搞得生动活泼,成效显著,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机结合。为突出主体性,建议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田径项目的教学竞赛,如让女生进行女子马拉松竞赛、男子进行赛跑等,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爱好和兴趣,由学生来组织教学形式,自愿组成田径锻炼小组或者田径爱好者俱乐部,对于个别难以达标的同学,帮助制定锻炼计划,鼓励学生成立长短跑爱好者俱乐部、竞走协会等,在这些兴趣小组内学生自己选择体育锻炼的伙伴,将课堂内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外的实际锻炼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通过这些方式,多数学生从“被强迫参加体育锻炼”演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增加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另外,在指导学生进行田径锻炼时,应该结合田径教学的非竞技性特点和学生锻炼的实际情况,对有些项目有所侧重。如增加接力比赛的课时比例,适当压缩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田径基础技术的教学以及增加学生实践方面的兴趣。还利用田径运动的竞技性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比赛,这种竞赛的形式可以是班级之间的,如团体性的篮球、排球等;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如长短跑的测试;有时还巧妙地设置锻炼的障碍来增加田径锻炼的强度,以达到强化的效果。对于班级内部,主要是用水平比较接近的分组方式,进行组间对抗,来带动一批;对于班级之间的,开展的常是不同锻炼水平以及不同锻炼层次间的田径比赛活动,强度更大,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阅历,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勇敢豁达等良好品质,使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真正获得身体以及心理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总之,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日趋成熟的阶段,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阶段,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学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的日益成熟。这需要教师在田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有胆量地放手,有计划地侧重,在强化学生田径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及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要求下,体育教师不能再一味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训练,而是在实践课前,先通过理论课,如:借助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体育项目的视频及比赛资料,使其对即将要学习的体育项目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即在进行田径教学之前先激发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翟琳.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
[2] 王国民,张建萍.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分析及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5(4).
[3] 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9).
[4] 周颖宙.对高中田径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