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采用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8-11-05梁新
梁新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70例黄疸新生儿纳入本次试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将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135例患儿设为研究组,将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13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区别,组间比较P>0.05;研究组患儿在治疗4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8.1%)较对照组(18.5%)更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间歇性蓝光照射;持续性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043-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类发病率极高的新生儿疾病,其危害较大,严重者可致死。临床中多采取蓝光照射疗法对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但蓝光照射疗法分为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两种,而何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更佳目前尚存在争议[1]。本次试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7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就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对其治疗效果作如下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270例黄疸新生儿纳入本次试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135例)与对照组(135例)。研究组中男、女各有78例、57例;年龄1—28d,平均(10.9±2.5)d;体重2280g—3915g,平均体重为(2790.3±139.5)g;足月儿90例,早产儿45例。对照组中男、女各有73例、62例;年龄1—30d,平均(11.1±2.7)d;体重2273g—3921g,平均体重为(2794.6±138.0)g;足月儿94例,早产儿41例。研究组、对照组患儿上述资料相比P>0.05,本次试验可行。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肝功能异常、严重溶血性贫血、呕吐、皮肤过敏、病情危重需换血治疗的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试验知情,且自愿签署了知情通知书,本次试验符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采取蓝光治疗前需先给予补液、纠酸、抗感染、益生菌、酶诱导剂治疗。研究组患儿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在蓝光照射3至6小时后停2至4小时。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连续照射12至18小时后停8至12小时。本次试验所用设备为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面蓝光箱,照射治疗时需将蓝光波长设置为420至460nm。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研究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治愈:患儿在治疗3天后各项症状完全消失,经皮黄疸检测仪显示读数低于11;有效:患儿在治疗6天后各项症状基本消失,经皮黄疸检测仪读数低于11;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2]。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1.3.2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统计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2d时、治疗4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1.3.3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例数(百分率)、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分别对数据展开卡方检验和t检验,在P<0.05时提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相比
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88.9%,组别比较P>0.05,详见表1。
2.2 研究组、对照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相比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2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在治疗4d时,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更低,P<0.05。
2.3 研究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相比于对照组的18.5%更低,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体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其危害较大,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厌食、水肿、尿色黄、大便发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在确诊后需尽早进行治疗[3]。临床中除了需给予患儿补液、纠酸、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外,往往还需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治疗操作简便,见效快,其治疗原理为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使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并从尿液中排出体外,这一治疗方法能快速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防止发生其他并发症[4]。蓝光照射治疗分为间歇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两类,何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目前尚有争论。刘燕子[5]的研究认为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相当,但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低于15%,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也更高,更适宜在临床中推广。本次试验结果显示,间歇性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8.9%,组间比较P>0.05,但使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在治疗4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更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仅为8.1%,组间对比P<0.05,本次试验结果类似于彭茜[6]的试验结果。
可见,间歇性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敏, 潘玉杰. 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23):67-68.
[2] 刘翼昌, 邱文, 黄彬,等. 探究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J]. 当代医学, 2017, 23(18):21-23.
[3] 谭慧卿, 舒蕾, 王怡,等. 不同方式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33):19-21.
[4] 宁宝华. 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不同方式蓝光疗法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6):58-59.
[5] 刘燕子. 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6):33-34.
[6] 彭茜. 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 2017, 30(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