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8-11-05李星吴婷刘林

科教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对策

李星 吴婷 刘林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习动机和对专业学位的认识、研究生的培养特性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对导师的交流程度和课程的認知、当前专业学位的考核要求和对职业的规划、对本专业的培养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12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s to learn from motivations and knowledge of professional degre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the degree of communication with tutors and curriculum, the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professional degrees, and the planning of occup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mode;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随着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重视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成为必然。贵州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该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又如何以新常态的思维,来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的着力重点,为新常态下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也是贵州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和确定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促进贵州省高等教育改革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1-2]

1 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现场发放纸质问卷、网络传递电子问卷方式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发放情况如下:

第一,招生单位的选取:分别选取了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7所培养单位。这7所培养单位均为第一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第二,专业学位类别的选取:选取了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金融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等7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专业学位类别。

第三,调查者的选择:调查对象以2015级、2016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主,以2017级为辅。

第四,问卷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7份,有效问卷275份。回收率为95.7%,有效率为95.8%。

1.2 调查结果分析

(1)学习动机。根据调查显示,92.16%的同学是本科毕业再继续读研究生;82.35%的同学是全日制非定向的模式,并且60.79%的同学选择这个专业都是因为的调剂;另外有27.45%的同学报考或调剂到本专业的原因是因为有人生目标和兴趣追求,有25.49%的同学则是因为容易录取,大部分人没有确定的目标。据此可看出当前贵州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普遍是本科继续深造考上的研究生,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者较少,且大多数为调剂生,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大家比较珍惜读研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大家因为选择余地少而接受调调剂,同时,也可看出当前贵州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生对本专业学位的认识程度也比较浅。

(2)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性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根据调查显示,当前的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导向方面仅有1.96%的同学认为是偏向应用性的,大部分的同学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都是处于中性的,这说明当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仍然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同时,在当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人才特性方面也仅有1.96%的同学认为是偏向复合型人才方向的;因此当前贵州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应用性的和复合型的人才还任重而道远。

(3)对导师的交流程度和课程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62.75%的同学都只有校内导师,13.73%的同学有的是校内导师组(所谓校内导师组是有一个校内导师但受到多个导师的指导);并且在导师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面66.67%的同学是以导师为主导的,说明学生选择的余地并不太多。

就所读专业学位课程总量与相应的学术型学位相比,有62.5%的同学认为是旗鼓相当的;并且有50.98%的同学认为所修课程与相应的学术型学位的学生所修课程的相同程度介于51%到80%;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大部分是通过案例教学等进行的;并且在就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期间,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参加或者只是参加了校内的社会实践活动。

(4)当前专业学位的考核要求和对职业的规划。调查结果显示,在实践方面,35.29%的同学都是跟随着导师的科研实践为主;在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考核上50.98%的同学是以发表基础研究论文为主。就业方面,针对专业学位特点, 学校开展的就业和职业规划的课程和训练以及开展校园招聘和就业信息发布还有待加强。对于毕业后,66.67%的同学希望在国内参加工作,仅有5%左右的同学希望继续深造,并且大部分同学偏向进入国企工作,同时大部分同学希望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得到提高以便更好地参加工作。

(5)对本专业的培养质量的评价。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的,但在招生环节、实践环节、合作培养单位等方面有待改善和加强。

2 贵州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贵州省部分培养单位的专业学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不够明确。缺少个性化的从校到院到专业的逐级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尚停留在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上,在具体落实培养目标过程比较弱化。培养目标是专业学位前进发展的首要目标,一方面,培养目标的明确能够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更清楚直观地了解本专业,在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今后学习工作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确立个性化从校-院-專业-个人的培养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是其今后的发展趋势。[3]

(2)更新培养方式。大部分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仍然是采用对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实际上,这种老旧的培养方式早已不适应如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情况,那么更新老旧的培养方式即为必然。面对贵州省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

(3)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采用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似的课程,注重理论的学习,忽视或者弱化实践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重复,但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匹配,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是贵州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4)加强考核过程监督。贵州省各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在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考核方面已经具有完善的制度标准,而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考核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在考核方式、考核要求、考核内容等方面有待加强。加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考核监督,能够有效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4]

(5)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目前,贵州省采用是原有的贵州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于贵州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没有考虑到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之间的差异化。完善和补充现有的质量评价体系是贵州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努力前进的方向。贵州省高校内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并发挥重要内部保障作用,但外部评价体系尚有充分挖掘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潜在的社会性评价作用,在政府、高校、社会性评价机构三方的充分配合下完善现有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熊娟.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 田学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3] 孙国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4] 刘赣洪,张希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文献内容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5):25-27.

[5] 杨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