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
2018-11-05王萍
王 萍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玉树 815599)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的危险性在于:与子宫正常产妇相比,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期间,其子宫条件的特殊性更容易诱发产妇产后出血或子宫破裂,严重者甚至威胁母婴生命安全[1]。本研究将69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整个分娩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再次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剖宫产)与观察组(4 1例,自然分娩)。其中,对照组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7.9±0.6)岁,孕周34~40周,平均孕周(38.3±0.4)周;观察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7.6±0.5)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0.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产前宣教:告知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选用自然分娩方式有利于术后恢复,帮助患者对自然分娩方式、再次剖宫产分娩方式的安全性建立正确认知。(2)分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时,禁用缩宫素等药物助产。产妇分娩期间,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变化。评估其产程进展速度是否正常,如发现产程进展缓慢、产程停滞,行阴道检查,并分析产程进展异常的原因。如评估结果提示瘢痕子宫产妇不宜进行自然分娩,中转剖宫产,以保障产妇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的住院时间及分娩后3天阴道出血量。观察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妇的分娩后住院时间及分娩后3天阴道出血量
对照组住院时间(9.14±2.55)d长于观察组,阴道出血量(258.19±30.62)mL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产妇的住院时间及阴道出血量(±s)
表1 产妇的住院时间及阴道出血量(±s)
产妇组别 n 住院时间(d) 阴道出血量(mL)对照组 28 9.14±2.55 258.19±30.62观察组 41 5.39±1.73 114.83±21.15 t - 6.03 15.75 P - <0.05 <0.05
2.2 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严重粘连、产道裂伤各2例,观察组仅1例产道裂伤。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观察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n(%)]
3 讨 论
剖宫产是导致产妇形成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性,原因在于:随着产妇孕周及子宫体积的不断变化,子宫瘢痕处张力不断扩大[2]。分娩期间,在产妇自然宫缩、分娩疼痛等因素的联合影响下,子宫瘢痕处受力作用显著增加,一旦出现异常,很可能诱发子宫破裂。但事实上,如瘢痕子宫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这种分娩方式将加剧其子宫表面损伤,甚至引发术后康复不佳、长期住院等问题。
本研究将69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剖宫产)、观察组(自然分娩)。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5.39±1.73)d、阴道出血量(114.83±21.15)mL,均优于对照组(9.14±2.55)d、(258.19±30.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实,与再次剖宫产相比,自然分娩有利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顺利康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剖宫产后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选择自然分娩方式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医院可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中,推行自然分娩方式,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