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联合PBL教学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05李春利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教学效果

李春利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先天性心脏病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无较高的关注度,通常是由医生进行讲授,无较多的参考资料。此类疾病涉及到体循环、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心脏解剖、胎儿血液循环、影像学以及心电图等相关知识[1]。学生不单单具有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获取显著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多媒体联合PBL教学法在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进行以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学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其中,对照组男12名,女8名,年龄22~25岁,平均(23.0±0.5)岁;观察组男13名,女7名,年龄23~26岁,平均(24.2±0.8)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依据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型和简单型,选择临床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络四联症、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室双出口、主动脉弓中断、大动脉转位以及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将以上先天性心脏病作为教学内容。对照组教学方法为传统教学,观察组教学方法为多媒体联合PBL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了先天性心脏病典型的体征、彩超录像和心脏杂音、心电图、血液流动力学动画、手术示意图、照片以及解剖结构等,课件简明易懂且形象。除采用多媒体技术,在进行授课前一周对教学内容提出诱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提前准备。例如室间隔缺损,包含解剖类型、胚胎学机制、症状表现、手术适应症、预防并发症、杂音以及缺损房室传导束特征等。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可一边思考一边听课,讲解基础知识后进行分组讨论。

1.3 评估指标[2]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成绩测试,成绩测试包含基础知识和病理分析;而后比较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评估学生对两种教学效果,即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存在帮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学生成绩(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学生测试成绩(±s,分)

表1 对比两组学生测试成绩(±s,分)

组别 n 基础知识 病例分析 总成绩观察组 20 18.69±1.14 19.65±2.33 35.16±2.25对照组 20 18.18±1.16 13.38±2.21 22.39±2.29 t 1.4023 8.7315 17.7888 P>0.05 <0.05 <0.05

2.2 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见表2)

2.3 学生对两种教学效果的评估(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效果的评估 [n(%)]

3 讨 论

教学目标可为学生获取知识技术能力,将其相关能力提升。传统教学方法则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忽略,课堂上师生双方并无互动,比分教师讲课较为被动,无显著的效果[3]。

多媒体联合PBL教学法接受度较高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①学生长时间进行传统教学,并无新鲜感;②高年级学生对自身具有较高的要求,重视自身能力;③PBL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将其主体地位进行凸显。与此同时,和其他专科相比较而言,先天性心脏病内容较少,教学时间较多,从而有助于PBL教学的实施。

综上所述,多媒体联合PBL教学法属于新型教学模式,可获取显著的教学成果,然而此教学方法还存在局限性,日后应用需要完善,进而顺应时代需求。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教学效果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Smog in Los Angeles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