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的探索※

2018-11-03李晓屏徐则林蔡嘉洛李望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保健研究生基地

成 雅 李晓屏 徐则林 蔡嘉洛 李望辉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7)

我国亚健康人群持续扩大,慢性病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超负荷的医疗负担已成为热点社会问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大力发展对疾病防控及人群健康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中医药政策的逐步出台,中医“治未病”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但是填补中医预防保健人才的巨大空缺就显得尤为紧迫,其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于是本研究以探索培养具有高技能型的中医预防保健学研究生最佳路径为目的,期望能为建立与之对应的教学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2]。

1 中医预防保健学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陆续颁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不断深入,我国中医保健服务业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但是,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量专业人才的支撑,目前,我国预防保健人员的教育、技能培养无法满足日益增长得社会需求,尤其是高素质中医预防保健学人才更是严重缺乏[3]。我国中医预防保健学研究生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针对中医预防保健学临床人才的相关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也不完善,且实践教学在高校依然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加大生产性实训和学校附属医院实习岗位的配置比例[4]。

2 我院预防保健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2.1 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现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我院治未病中心将传统中医养生防变之道融入现代健康服务,具备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专业化的诊断设备、高年资的专家队伍,开展了中医健康体检、未病维护、欲病防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健康评价等工作。

2.2 人才培养定位 三级中医院作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中医预防保健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医预防保健学专科人才。本课题组在前期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对相关研究生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套包含6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125项三级指标的实践能力体系。据此制定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训教学环节,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实践、生产性实训基地,配备一流的实训导师队伍进行技术指导,改进管理制度和评价措施及教学模式[5]。

2.3 人才培养方法 按照以深化技能性实训为目的、“三三合一”治未病中心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图1),以我院治未病中心临床性特征为基点,借助我校优质师资力量,企业生产流水线、工厂整合成治未病中心技能实训基地。拟建四个模块实训点如下:药膳实训中心、中医心理治疗实训中心、膏方技能实训中心、慢病管理实训中心,完善治未病中心实训基地的功能,深化其内涵建设;院校、治未病中心和相关企业深化合作,建立整体运行模式及相关管理制度,从而满足“学做合一”的基本技能教学、院校企三方合一的生产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的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同时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6],形成一个系统、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 治未病中心实训基地建设示意图

2.4 “三三合一”模式的提出 “三三合一”模式是在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指导下,围绕“技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的中医预防保健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主要内容如下:实现“三个化”(基地功能全面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促进“三个紧密结合”(教学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实践能力学习与理论知识学习紧密结合、技术人员与师生紧密结合)、推进“三部门联合”(建设以治未病中心为核心,院校、企业为肢翼的实训基地)。

3 我院预防保健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

3.1 院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以“三三合一”模式为基础,建立我院治未病中心为核心,院校、企业为肢翼的实训基地,该基地主要承担学生基本技能实验实训、综合操作技能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工作。同时,作为中医高校附属医院,实训基地不仅是实践教学场所,更要把“职业性”和“高教性”有机融合,以研发中心、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支撑,发挥其高新技术研发、试验、推广、培养技术教育师资等社会服务功能。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结合本院实际,利用双方优势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为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服务。

实训基地的运营离不开资金支持,一方面高校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以争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性经费;还可将基地建设与社会经济相结合,以提高基地生产服务效益,形成多元化资金来源。院校企三方联合,以实际工作任务进行生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基地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共建合作中利用各方优势,场地、设备、技术、人才资源共享,实现各方互利互惠,形成稳定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7]。另外,探索学校自筹和企业赞助等多种筹资渠道,尝试企业主导、学校主导、附属医院共享三种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地运行能力,做到生产、实训、研发、技能培训“四位一体”。

3.2 治未病预防保健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治未病预防保健师资队伍。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向外及面向企业、养生保健机构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人才,聘请行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改变过去只重教师学历、忽视其实践经验的观念。对内,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审等方面适当向实训指导师队伍倾斜,积极鼓励现有教师下附属单位轮岗挂职,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进而提升存量师资队伍素质,促使部分教师成功转型。同时,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逐步形成高职称、高学位、高水平、低年龄的"三高一低”优势教师群体结构。充分发挥领域内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完善教师访学、进修、出国等相关制度,提供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进修机会;多角度、多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理论水平[8]。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实训指导师团队,为预防保健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3.3 “三三合一”模式知行合一实践探索 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人才培养。以药膳制作类技术实训中心为例,“知行合一”基地由实训室和生产车间组成,前者以学生实训为主,后者以生产为主,车间的技术工人负责生产的同时也负责指导学生的工艺技术,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任务,生产出达标产品并领取一定报酬。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顶岗能力[9]。

治未病中心“三三合一”的实训基地,既区别于院校实训,体现职业性,有“学做合一”和“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为基础;又区别于职业院校,体现高教性,有研发中心、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支撑。以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及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借助高校平台,将生产实践中技术难点作为契机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研发及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中医养生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3.4 “三三合一”实训管理办法制定 院校企三方明确各自职责,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实训基地的学员日常行为规范及考勤、考核、保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工作日记制度,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建立工作监控制度及相应考核制度,保证治未病中心实训落到实处。根据大纲制定考核办法,包括考核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考核通过者签发相应证书[10]。

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建立一整套适应“技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制度,明确校、中心、企三方的职责和权益,确保“三三合一”实训基地的正常有序运行。

3.5 “三三合一”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弹性学制,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实践教学课时数不低于理论课。以课题组前期研究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按照基地的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立相应的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选择切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教材,校企联合进行配套教材的编写。改革以往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设置开放性课程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开展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授课,将教学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提高了专业建设的开放性,使学生掌握市场最新动向及应用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4 结语

我院开展的“三三合一”模式开辟了培养高技能型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的有效途径,对于完善人才培养的已有模式,提高培养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持续性、有效性有现实意义。为“治未病”预防保健研究生的培养及预防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思路。该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构架,将研究生能力培养做为主线,强化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同时提高学生创新研发能力。高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与企业合作建立治未病中心实践、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学生培养与“治未病中心”建设相结合,形成我院特色的模式,对于搭建高校社会服务平台、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保健研究生基地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我的基地我的连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