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农村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模式研究

2018-11-02王柏岩奚晓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王柏岩 奚晓霞

摘 要 以网络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提出适应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网络辅导模式。此模式由学校教师和网络辅导教师(即数字学伴)双师共同服务于学生,由四个子模式构成:同步视频交流和异步网络论坛、在线讲解与习题练习、课业辅导与成长陪伴以及学校教师指导与数字学伴辅导相结合。最后,对学生在网络辅导中的学习动机、持续的认知投入以及网络学习环境对动机和认知投入的影响给出建议。

关键词 网络学习共同体;农村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学习动机理论;数字学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8-0004-06

Network Tutoring Model Study based on Learning Community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WANG Baiyan, XI Xiaoxia

Abstract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heory, and proposes a network counseling model

that adapts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This model consists of 4 sub-modules: synchronous video exchange and asynchronous online forums, online tutorials and exercises, tu-

torials and growth companions, as well as combined teachers gui-dance with digital learning. This model combine the school teachers and tutors network(i.e. with Digital Learning Partner), which double common service to students. Finally, we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earners about their motivation on the online counseling, the input

of continuous cognitiv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input.

Key words E-learning community;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network guidance; learning motivation theory; digital learning partner

1 農村中小学课业辅导现状调研

农村中小学课业现状 中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板块中至关重要,并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学生课业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等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问题。卢伟通过对辽宁省小学课业负担的调查发现,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学习类问题成为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小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1]。中小学生依旧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这不但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2]。

农村中小学课业辅导现状 与农村学生所处的位置偏远不同,都市的学生被周围丰富的环境刺激,对于社会结构及其分工有较全面的接触和认识,所以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另外,父母的影响也很重要。城市学生的家长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而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由于环境所限,缺少对社会的全面认知,在对待学生课业辅导时缺少积极的态度。还有农村家庭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支持,在对待学生课业辅导时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因素间接表现在学生课业上。

农村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现状 在我国台湾地区,2006年起推动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运用网络教学方式,由大学生辅导偏乡地区的中小学生,提升偏乡学生学习动机,推动学习机会均等。大学生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的方式对偏远地区小学伴进行教学辅导,不仅提供给他们学习上的帮助,而且培养了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3]。

2016年11月,北京市教育部门先行在通州区启动“‘互联网+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暨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点工作,面向全市中学教师招募在线辅导教师,为通州区31所学校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计划强调骨干教师的智力服务资源要在网络上流动起来,为郊区、薄弱学校的学生提供服务,关注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在线辅导,要能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让学生有实际获得感。同时,鼓励中学教师自主开放教育资源,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实时在线,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服务,实现从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到优质师资教育服务共享。经过一年试点,取得良好反响。

问题提出及应对策略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家庭辅导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也由此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基于此,借助网络设计一个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网络辅导模型,希望能产生积极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弥补家庭辅导的不足,促进中小学生有质量、创造性地完成课业,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2 网络课业辅导模型研究

模式基础建构 我国对于在线教学、在线学习中的教学辅导环节有较多研究,也有丰富的实践。这些研究和实践大多是以一对多进行教学,也就是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授课,学生借助平台通过观看直播或下载缓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方式获得新知。课后辅导答疑一般是在学习平台中设立专门的论坛板块,学习中遇到困惑的学生在论坛提出问题,授课教师以回帖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这种回帖答疑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定时答疑,教师定时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让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最大限度保證学生参与度;另一种是规定时间内师生同时在线,组织学生和教师集中答疑——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其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由学生端和教师端通过网络互联互通。学生端由学生、平板、电脑、写字板等硬件设备组成,教师端由教师、写字板、电脑、平板等硬件电子设备构成。

对于农村地区中小学课业辅导,采用“双师型”的网络课业辅导策略。双师由数字学伴和学校教师组成,共同为学生提供帮助。数字学伴由专门招募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他们借助网络与学生成为师生,亦是学伴,定期开展一对一网络辅导。本校教师除了日常开展学校面对面的教学服务,还需要关注学生课下学习和作业。开展网络辅导时,可以借助共享屏幕、实时语音等功能让师生交流,并支持在线传输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数字学习资源。除了网络辅导,还可以发布微课、创建问题、上传拓展知识,让学生按需索取,实现精准、个性化学习。其基本模式如图2所示。

网络课业辅导模型相关研究 经过不断实践探究,已有多种网络课业辅导模型,下面主要介绍西蒙提出的五阶段模型和台湾地区“偏乡数位应用推动计划”标准流程这两种。

1)西蒙提出的五阶段模型。英国学者吉利·西蒙(Gilly Salmon)提出一个教与学的在线学习模型(如图3所示)包括学生入门和激发动机、在线社交、信息交流、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五部分。作为在线学习和网络辅导研究和设计的基础[4],该模型详细说明了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辅导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以及网络辅导教师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5]。

在第一阶段,即新手入门阶段,学生要具备基础的信息素养,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获得技术支持。

在第二阶段,即在线社交阶段,学生要确定自己的虚拟身份、找到学习同伴、产生交互;教师指导学生熟悉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并确定网络交流规则。

在第三阶段,即信息交流阶段,学生需要交换课程信息,搜索到课程相关信息并与他人交换,协作学习也就在这个阶段展开;教师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收集和分享彼此新知。

进入第四阶段,也就进入了课程内容的讨论,学生对学习材料批判性吸收,此时的学习更有协作性,建立在彼此共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开放性学习活动,还需要主动并持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的发展阶段,学生从技术和平台中获得支持以期达到个人发展目标,同时尝试把计算机媒介交流迁移到其他学习方式中;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减少主动性,但要及时提供反馈,鼓励学生反思。

五阶段学习过程如图4所示。

2)台湾地区“偏乡数位应用推动计划”标准流程。我国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于2006年开始实施“偏乡地区中小学网路课业辅导服务计划”,2010年调整计划名称为“数位学伴线上课业辅导服务计划”,主要就是利用视频设备与线上学习平台,让教学端(大学生,即大数字学伴)与学习端(中小学生,即小数字学伴)以定时、定点、集体方式,进行每周两次的一对一线上即时陪伴与学习,提供信息应用及学习咨询[3]。借助网络媒介沟通城乡空间障碍,以陪伴与学习为基础,培训大专院校学生运用资讯科技融入学习,通过线上即时陪伴与学习,协助提升偏远地区学童学习动机与兴趣,促进城乡教育机会均等[6]。其运作模式如图5所示。

数位学伴是指招募大学生担任中小学生的学伴,提供资讯应运及学习辅导,希冀通过学伴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借此培养大学生社会服务情怀。在线上课业辅导过程中,除了可培育大学生在服务学习中成长,重视每个个体的尊严与价值外,亦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学科能力,感受成人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并扩展其视野,这些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被称为大学伴。还有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则是小学伴,他们是服务的对象,是服务的主体。他们来自偏远的乡村,是“云端上的孩子”。

通过此项志愿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不仅能发挥自己的知识才能,帮助农村偏远地区学童提高知识,提高对国情的深入了解,更能培养奉献精神与爱心。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对小学伴的辅导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陪伴、引导。但由于这种学伴没有办法面对面交流,仅仅通过网络在线的交流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看,这只是一种传播,还达不到教育层面的教化。其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网络突破时空限制。

3 农村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模型设计

理论基础 网络课业辅导主要依照网络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

1)网络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基于网络的由学生及其助学者(包括在线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学习组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彼此沟通交流、分享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7]。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生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前期的文献阅读和实际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相比于城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弱化,学习动机不足,认知投入不持续。这既有客观大环境的制约因素影响,还有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可以满足这些学生的社会强化和信息交流。

在学习共同体中,中小学生与辅导教师在同一个团体中,一起探究学习、解决困难、提高能力,拥有共同的时间。他们感受到团体归属感、团体认同感,能促进动机维持和认知投入。同样,在团体中,辅导教师与中小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在辅导教师(即助学者)的引导下,中小学生借助已有知识,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2)学习动机理论。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8]。按学习动机内外维度,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的学习动机和内部的学习动机。简单来说,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动力来源于某些外在的因素,强调动力来源于学习之外;而内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就存在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强调动力来源于学习本身[8]。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有紧密的联系,相互作用。大量相关研究发现,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是一种共存的关系。外部動机既可能削弱内部动机,也可能对内部动机产生促进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是由外部动机的类型决定的[9]。

网络辅导时,辅导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行为和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满怀欣喜,保持较高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同时,作为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及时给予反馈和适当鼓励。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辅导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

辅导模式 此模式由学校教师和网络辅导教师(即数字学伴)双师共同服务于学生,由四个子模式构成:同步视频交流和异步网络论坛、在线讲解与习题练习、课业辅导与成长陪伴以及学校教师指导与数字学伴辅导相结合(如图6所示)。

1)同步视频交流和异步网络论坛相结合。网络辅导模式采用同步视频互动交流和异步网络论坛两种模式。同步视频互动交流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有云端两边的大小学伴同时在线,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线交流。异步网络论坛就是在网络辅导平台内,通过大学伴提出具体的要求,供小学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者小学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大学伴,大学伴通过答疑解惑促进学习。

①同步视频交流模式。同步沟通能够增强心理唤醒,媒体的某种“自然”属性(如传达和观察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心理觉醒,然而如果这些属性被抑制,则学生的心理兴奋程度会降低[10]。同步视频交流模式具有同时性、实时性,要求大小学伴在同一时间内上线,借助网络和硬件设备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具有更高的真实感,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彼此,有利于交流。同时,这种模式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清晰的摄像头、手写板、通畅的麦克风,还需要足够的网络支持。

②异步网络论坛模式。网络论坛具有使用简便、内容存储时间长、存储容量大等特点,随时可以进行学习。网络论坛还有一个优势,即个人提问的帖子所有学生都能看到,对于有些重点、难点、易错知识点的提问和答复,大家都能看到,也就实现一种知识共享的效果和传播最大化。

2)在线讲解和习题练习相结合。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启发的过程,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构建新知,教师得到反馈。课业辅导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网络课业辅导亦是如此,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导向开展辅导,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课业辅导理念。

①在线讲解。小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以接受知识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引导和启发的基础上,要做出榜样,让学生观察模仿。例如:让小学生练习书写一些较为复杂的汉字时,教师可以在写字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出来,相对于说教,这种亲自演示和引导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对于中学解析几何,要构建辅助线,光靠语言讲述,对于空间感知能力弱的学生是很大挑战,如果在写字板上亲自演示,则会简单明了,起到很好的辅导效果。

②习题练习。对于需要操作而习得的程序性知识,如“做什么”“怎么做”这类操作性知识,通过让学生练习,指导教师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就能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如果存在问题,能及时指出来。如中学数学中的因式分解知识点,通过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发展力、运算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校教师指导与数字学伴辅导相结合。学校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要求有较好把握,而数字学伴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大纲和重难点的把握存在不准确的情况。为了更高效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数字学伴和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有利于数字学伴对学科内容和重难点知识的把握,在辅导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在学校的表现情况都比较熟悉,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因此,数字学伴与学校教师在交流中能得到更多更细致的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他的一些情况,数字学伴的辅导能更有针对性。

①学校教师指导。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标准把握准确,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因此,学校教师可以指导满怀热情但还缺少教学经验的数字学伴获得课程标准、指导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

②数字学伴辅导。数字学伴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学校教师帮助学生完成课业任务,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在线学习的责任感,以期不断激发并持续学习动机。另外,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时间投入。

4)课业辅导与成长陪伴相结合。

①课业辅导。网络课业辅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农村中小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业成绩。在对学生课业辅导的闲暇时间,利用网络辅导平台,让学生自己探索网络世界,获取信息搜索技巧和方法。不仅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有其他收获。

②成长陪伴。前期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家庭调研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成长缺少爱的陪伴。对于这些学生,他们的成长仅仅靠文化知识的补充还不够,他们更需要关爱,他们的成长更需要陪伴。这里的辅导教师,当然具有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更好,但实施起来有不小的挑战。可以从高校里选拔一些热爱教育,具有乐观、奉献精神,愿意为农村教育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作为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伙伴。由于这种学习方式是网络学习方式,他们都在云端的网络里,也称之为数字学伴。为了便于区分,把高校志愿者称作数字大学伴,中小学生称为数字小学伴。数字大学伴在辅导小学伴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是在陪伴他们成长,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4 结语

在线学习初期,持续的动机是学生参与在线学习必不可少的要素,学生需要获得在线学习的自信[11]。

首先,辅导教师和数字学伴要共同探讨学习内容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学生对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兴趣和体验到的快乐)、工具价值(学习内容与未来生活目标的关联性)、实现价值(学生学习后对自我的确立),寻找更多机会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以显现学习内容的价值。

其次,注意提高学生的效能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持续使用高层次学习策略并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在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

再次,教师与学生要积极进行交流,让师生的关联性加强,学生的归属感需求得到满足。

最后,教师在准备让学生学习“脚手架知识”时,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活动设计和作品开发,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为了持续维持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脚手架”和学习支持。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不会轻易放弃。否则,学生可能会困惑、灰心甚至放弃,最后只付出很少的认知投入。此时,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学习活动中预见学生的困难。这需要时间,依靠自身教学经验以维持学生学习动机、认知投入。

参考文献

[1]卢伟.辽宁省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3):14-17.

[2]李晓栋,李晓娜.生本教育理念下减轻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6,39(3):113-116.

[3]汪基德,刘炜辰,刘革.台湾“偏乡地区中小学网络课业辅导服务计划”及其对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2):66-72.

[4]Salmon G. E-moderating: the key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M].London: Kogan Page,2000.

[5]Anderson 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line Lear-

ning[M].Second Edition. Canada: Athabasca University Press,2008.

[6]偏向數位应用推动计划[DB/OL].[2017-09-29].https://

etutor.moe.gov.tw/edu_index/introduction_list.php.

[7]刘巍,孙月圣.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44-45.

[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张剑,郭德俊.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5):545-550.

[10]Kock N. Media Richness or Media Naturalness? The

Evolution of Our Biological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Its Influence on Our Behavior Toward E-Communi-cation Tools[J].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05,48(2):117-130.

[11]Salmon G. E-tivities: The Key to Active Online Learning[M].London: Tayler & Francis,2002.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
农村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改善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小学中应用思考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研究
农村中小学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