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1-01张杰李洪晓
张杰 李洪晓
【摘 要】 目的:讨论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择取42例使用常规治疗+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即为常规组;余下42例使用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即为无创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无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即95.24%>80.95%,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PaO2、PacO2血气指标较差于无创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4.3±14.2),无创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6.5±13.6),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的使用,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评分,值得推广。
【关键词】 ICU;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62-01
呼吸衰竭作为现代呼吸科高发性重症疾病,传统抢救模式主要以有创通气为核心,虽可减轻患者呼吸衰竭问题,但却对患者造成新创伤,且并发症极多。鉴于医疗技术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无创通气逐渐取缔有创通气的地位,即以鼻罩、口罩的运用,和呼吸机间予以衔接,不仅可预防新创伤的出此案,还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对此,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详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上限为78岁,下限为56岁,中位数为(68.4±8.2)岁;患病时间上限为28年,下限为5年,中位数为(11.9±4.4)年。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治疗:止咳、祛痰;吸氧;抗感染;降低肺动脉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为2.5L/min。无创呼吸机治疗,即借助S/T模式,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以面罩通气为前提对其肩带予以调整,保证密封性的良好,预防渗漏问题,杜绝患者不适感;治疗初期,吸气压需控制在6-12cmH2O,再以2单位递增空间将其调整至18;呼吸频率则为16次/min;氧流量则为3-8L/min。同时,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对呼吸机参数予以调整,以便可将血糖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且做好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把控[2-3]。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基本症状已完全消失,且血气指标恢复至健康标准;有效:患者基本症状、血气指标已得到显著改善;无效:尚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存在加重的可能。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同时,对患者血气指标、生活质量予以评价。前者包含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后者包含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统计软件为准,计量资料(x±s)组间数据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n/%)组间数据使用x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无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即95.24%>80.95%,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血气指标相似(P>0.05);但治疗后,常规组患者PaO2、PacO2血气指标较差于无创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4.3±14.2),无创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6.5±13.6),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4.0211,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常见性、重症性功能性障碍,往往是因肺泡内气体交换障碍引起,使之在诱发CO2潴留的同时,出现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等问题,甚至还会滋生各类代谢性、生理紊乱性问题。而在此过程中,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的使用,能够在有效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同时,展现以下优势:可增强机体自主呼吸、正压通气功能,有利于其呼吸频率、呼吸时间的改善;取缔传统有创通气的地位,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操作简单,无任何损伤,多在早期呼吸衰竭患者中出现[4]。本研究中,无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即95.24%>80.95%,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PaO2、PacO2血气指标较差于无创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64.3±14.2),无创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6.5±13.6),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无创呼吸机治疗模式的使用,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评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尤振辉.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0):21-22.
[2] 朱军,刘浩,薛磊,等.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93-94.
[3] 吴池信,姜明春,马玉燕.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6):98-99.
[4] 熊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764-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