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11-01韩丽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脑出血

韩丽霞

【摘 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样本选取时间控制在2017年8月-2018年5月,将61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依据住院号的奇偶性情况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n=31)和常规护理组(n=30)。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F-36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ADL评分、NIHSS评分、SF-36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

【关键词】 护理干预;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135-01

脑出血主要是在非外伤作用下脑实质中血管发生破裂而引起的出血情况,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而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预后欠佳。患者术后不及时加以康复训练很容易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为日后的工作、生活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因此本文针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辅以护理干预的效果展開评价。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样本时间开始于2017年8月结束于2018年5月,研究容量为:61例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依据住院号的奇偶性分为护理干预组31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患者均在确诊后第一时间行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取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字。常规护理组男女情况:15:15,年龄区间32-77岁,平均年龄(54.5±9.7)岁,病程1-6h,平均病程(3.5±0.3)h;护理干预组男女情况:15:16,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5.5±8.6)岁,病程1-6h,平均病程(3.5±0.2)h。两组患者在上述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比。

1.2 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

护理干预组予以护理干预,具体为:(1)康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今早展开训练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除了按摩关节、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外,还要利用针灸、热疗、磁疗以及电刺激等,增加患者感觉敏感性;主动运动包括指导患者进行站位平衡训练以及步行训练,可以在家属监护下进行穿衣、吃饭、如厕、上下楼梯等生活训练;(2)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在疾病早期可以借助听音乐、听广播、看报纸等渠道提高患者辨认力;病情中期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以及便签提高患者的记忆、阅读能力;疾病后期时可以借助录音、复读机等巩固训练结果;(3)院后护理:护理人员建立QQ群、微信群于家属及时沟通掌握患者恢复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正[1]。

1.3 观察指标

(1)ADL评分:采取ADL评分量表,评分以10制评定,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欠缺;(2)NIHSS评分:利用卒中量表展开,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显著;(3)SF-36评分: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从多维度展开测评,患者经护理后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优;(4)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全恢复为患者可以生活自理,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基本恢复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是劳动能力有所影响,仅能参与轻体力劳动;未恢复为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需依赖他人完成[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软件版本(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以P<0.05认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DL评分、NIHSS评分、SF-36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组ADL评分(5.28±1.65)、NIHSS评分(29.42±12.01)、SF-36评分(81.05±21.77)优于常规护理组(7.34±1.83)、(35.24±15.16)、(69.32±19.02),经比较t值为:6.8363、2.6535、2.9504,P值为:0.0000、0.0102、0.0045,差异显著,P<0.05。

2.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完全恢复16例、基本恢复12例、未恢复2例,恢复率为93.55%(29/31),常规护理组完全恢复12例、基本恢复8例、未恢复10例,恢复率为66.67%(20/30),经比较x2为4.5717、P值为0.0325,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的发病率依据不断增高,但是在医疗技术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有所下降,取得这样的成效与术后及时予以患者护理干预具有极的关系,脑血管疾病研究人员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十分重视,为患者的预后贡献了力量[3]。

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干预组ADL评分NIHSS评分、SF-36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组恢复率为93.55%高于常规护理组66.67%,差异显著,P<0.05。具体原因为: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通过及早的护理为预后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功能重组,加速了恢复速度;认知干预的实施通过分期采取不同方式有效巩固了患者的康复疗效;最后进行院后护理,是护理工作进一步延伸,通过借助QQ群、微信群及时了解掌握了患者的病情进展,并且及时解决了患者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有极佳的临床价值[4]。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可以将其作为临床护理首选措施。

参考文献

[1] 陆殿霞, 杨玲玲. 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天津护理, 2016, 24(3):262-263.

[2] 梁素娟, 马佳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1):122-124.

[3] 康崇梅. 病区护士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5):96-98.

[4] 许春达, 郑俊青, 赵士宏. 流程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围术期病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6, 30(19):2403-2406.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