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2018-11-01王敏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临床效果

王敏文

【摘 要】

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尿激酶靜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超早期脑梗塞患者100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之间,将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其中溶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普通组则采用非溶栓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且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根据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普通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基本治愈率,并将其作为治疗远期疗效的对比依据,根据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溶栓组患者治愈率较高,且与普通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明,在超早期脑梗塞患者治疗中,溶栓治疗效果较好,而尿激酶溶栓治疗则可以从患者临床疗效与远期疗效上进行改善,为优质治疗方式。

【关键词】 尿激酶静脉溶栓;超早期脑梗塞;临床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77-01

脑梗塞又被称之为脑梗死,属于一种致残率与致死率都较高的疾病,该病易发群体为中老年人,从该病临床特点上分析,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而对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尽快回复患者血供,提高血管再通效果。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两种方式可供选择[1],本次研究特对本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之间的100例超早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析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超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起始时间为2017年3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样本纳入量为100例。将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两组。普通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22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1.4)岁。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23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2.1)岁。在研究开始前,将所有患者病历送入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对本次研究结果科学性不构成影响。

1.2 方法

普通组则采用非溶栓治疗方式,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5474),药物剂量为75MG,并且给予患者清除自由基、钙离子抗结剂等常规治疗方式。

溶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给予患者尿激酶(广州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6574),药物剂量为70万单位,并且在运用中加入100ml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成。在溶栓治疗24h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5474),药物剂量为75MG,并且给予患者清除自由基、钙离子抗结剂等常规治疗方式。

1.3 观察标准

①NIHSS评分、②基本治愈率(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NIHSS评分降低90%以上;基本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降低程度在50%到90%之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并且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根据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普通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基本治愈率

对比两组患者基本治愈率,并将其作为治疗远期疗效的对比依据,根据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溶栓组患者治愈率较高,且与普通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而言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而在溶栓治疗当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治疗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时间的选择,脑梗塞患者的梗死组织周边存在半暗带,同时也是治疗的关键区域,在患者脑梗死早期,其病变组织中心仍然存在着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恢复患者的血流,并且对其组织代谢进行改善[2]。

在溶栓治疗药物当中,尿激酶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3],被公认为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液当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水解酶,从而将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进行激活,不仅可以在血栓外发挥纤溶作用,还可以升入患者血栓内部起到纤溶作用[4]。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且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根据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普通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基本治愈率,并将其作为治疗远期疗效的对比依据,根据结果数据统计分析,溶栓组患者治愈率较高,且与普通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此次研究证明,在超早期脑梗塞患者治疗中,溶栓治疗效果较好,而尿激酶溶栓治疗则可以从患者临床疗效与远期疗效上进行改善,为优质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艳.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10):27-28.

[2] 李志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C].//第十七届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解放军第211医院,2011:229-230.

[3] 魏宪和,张光辉,王胜惠.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21例[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3):272-273.

[4] 陈志聪,吕文发,陈曦,等.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12例报告[J].学会,2015,(5):48.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