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2018-11-01王会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疗效对比不同剂量急性脑梗死

王会来

【摘 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本次研究,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患者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并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中对照组的阿司匹林用量为100mg/d,观察组的阿司匹林用量为300mg/d,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就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而言,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较对照组的73.91%更高(P<0.05);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8.70%,较对照组的4.35%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且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作为首选。

【关键词】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73-0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此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有研究表明,机体内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升高是早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式是抗血小板活性,而其中较为常用的就是阿司匹林,但在临床治疗中关于阿司匹林用药剂量的选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课题,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1],本文就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对比,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进行如下整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本次研究,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所有经诊断均为急性脑梗死,且排除高血压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及近期服用抗凝剂、抗感染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者。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81岁,年龄最小的58岁,平均年龄为(68.56±5.43)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的80岁,年龄最小的57岁,平均年龄为(68.43±5.72)岁。就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可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每次5000U,通过脐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应用阿司匹林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國药准字H36020722),每次100mg,每日一次;观察组患者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应用阿司匹林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每次300mg。,每日一次,以上治疗均持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

1.4 疗效判定[2]

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以上,且病残评级在0-2级;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30%-59%,且病残评级为3-4级;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30%,甚至病情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计数、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将数据录入软件分别行卡方值、t值检验,如有P<0.05,则可以说明差异有效性。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就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而言,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

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较对照组的73.91%更高(x2=8.425,P=0.004<0.05);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8.70%,较对照组的4.35%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x2=0.713,P=0.398>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由于脑外血循环中凝块进入脑动脉造成的血管堵塞,形成堵塞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脑部缺氧,继而引发坏死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式是抗血小板活性,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等,能够起到降纤、抗凝等作用。但阿司匹林的用量仍待讨论,剂量不同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对比[2-3]。研究结果显示,就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而言,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较对照组的73.91%更高(P<0.05);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而言,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8.70%,较对照组的4.35%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且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可以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林海, 高晓艳, 赵希海,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66-67.

[2] 倪桂莲, 林翔东, 徐素琴.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药业, 2013, 22(6):15-16.

[3] 董桂琴.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分析[J]. 海峡药学, 2013, 25(4):231-232.

猜你喜欢

疗效对比不同剂量急性脑梗死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