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主要不良反应探讨

2018-11-01李晨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糖尿病

李晨阳

【摘 要】

目的:总结糖尿病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现象,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500例患者其临床资料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在500例患者当中,其中男性患者有260例,占52.0%;女性患者有240例,占48.0%;男、女患者差异并不明显(X2=1.600,P>0.05);有280例患者存在合并用药现象,占56.0%;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的患者有230例,占46.0%。各糖尿病药物使用对应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低血糖症状的发生例数最多,有273例,其次有117例患者为乳酸中毒反应,再次便是88例患者出现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仅有22例。多数患者是由于服用了格列本脲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糖尿病药物,严格遵照医嘱规范、按时、定量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糖尿病;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059-01

糖尿病作为一种多发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上,多是采用糖尿病药物口服的方法进行长期控制血糖治疗,但在用药过程中,一些患者会伴发出现程度各不相同的不良反应[1]。下文就结合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对糖尿病药物服用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消渴丸等药物名称,分析药物有关信息。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500例患者其临床资料加以统计、分析。

1.2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19.0数据库,进行总汇与处理,计数资料用(%)描述,并用配对样本x2检验,P<0.05表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在500例患者当中,其中男性患者有260例,占52.0%;女性患者有240例,占48.0%;男、女患者差异并不明显(X2=1.600,P>0.05);患者年龄从32岁到87岁不等,平均年龄51.4±3.5岁。

2.2 患者用药状况分析

在所有的500例患者当中,有280例患者存在合并用药现象,占56.0%;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的患者有230例,占46.0%。具体的不合理用药行为是指:没有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医嘱用药;用药期间自行加减药物、用药不规律;用药后没有及时用餐;用药期间嗜酒。

2.3 不良反应现象

各糖尿病药物使用对应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如下表1所示。其中低血糖症状的发生例数最多,有273例,其次有117例患者为乳酸中毒反应,再次便是88例患者出现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仅有22例。多数患者是由于服用了格列本脲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相对或者是绝对不足、亦或是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从而诱发的以糖代谢紊乱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综合性病症[2]。其疾病主要特点便是高血糖,并且和胰岛素产生、作用异常存在密切关联,症状主要表现总结为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在糖尿病患者先经运动、饮食治疗后无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的情况下,需用药治疗。降糖药物可主要分成口服降糖药与注射降糖药。目前临床常使用的口服药物有二甲双胍类、α-糖酐酶抑制剂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等;其中的促胰島素分泌剂类又分成磺脲类与非磺脲类[3]。明确有关药物的具体应用和其作用机制,对于降低患者治疗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有着极大现实意义的。

近些年来,在对糖尿病疾病的治疗上,天然药物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就以血脂康胶囊为例来说,它可以通过对甘油三酯、脂肪酸的合成,加速代谢,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良好调节血脂。另外像是葛根素、黄连人参等提取物,都可以发挥出很好的降糖效用。

糖尿病药物的应用虽然作用机制差异较大,但都会影响到患者血糖水平,起到治疗疗效[4]。而本文通过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现象分析来看:500例患者资料当中,主要是以低血糖的发生最多,有273例,该类患者主要有心悸、出汗、显著饥饿感的表现,同时还伴有明显的肢体发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度、高血压危象等。另外有88例患者是变态反应,该类患者表现为局部或者是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是注射处有红肿、皮疹等情况,全身性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瘙痒、荨麻疹,同时也存在胸闷、心悸、呕吐、头晕等情况。117例出现乳酸中毒不良反应的患者,表现为呼吸深长、意识模糊,对该类患者应注意做相关检查,分析其血乳酸水平和动脉血pH值,保证生存质量。22例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的患者,主要表现在四肢、全身不同程度的水肿,严重的情况下也会继发有心衰、心律失常等问题。而总结来说,会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药物是苯乙双胍,其次是格列本脲、消渴丸等药物,而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来看,苯乙双胍这类药是不建议服用的。但对于农村地区,因为这类药物价格低,所以服用者还有很多,那么就需要严格遵照医嘱来规范用药,降低不良反应。

总结: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糖尿病药物,严格遵照医嘱规范、按时、定量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庆峰.细胞因子类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6):760-763.

[2] 李琼,李一梅,谢波等.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的 Meta 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4(3):304-311.

[3] 姜义武,夏宇敏.60例口服抗糖尿病药致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7):992-993,994.

[4] 董广星.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6):21-21.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