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德育“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8-11-01王俊华
王俊华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引导生涯认知
为提升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生涯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的学生观[1],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成长负责,这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生为本”要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尊重其个性发展,因为每位学生的性格、能力与特点不同,学习习惯也有差异,德育是门唤醒的艺术,德育工作就是更多地发现学生的特点与潜能,引导学生生涯自我认知,自觉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成发展个人生涯的需要。
二、注重德育过程的探索,学会生涯规划
在高中生刚入学的新生阶段,“生涯教育”主要是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兴趣、挖掘自身的潜能、获得生涯规划的知识、激发学习自觉性。每一个人的生涯发展都是终身发展的过程,绝不是到了高考填志愿或者是毕业找工作时才有需要,因而教育工作者应从学生刚跨入高中阶段,就引导学生认知自我、确立目标、关注社会、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生涯发展能力。如可以结合“生涯教育”中的自我探索知识与途径,鼓励新生阶段的高中生养成每学期写规划、每月写计划,每日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在规划中成长,在计划中实现,增强高一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
在高二年级的关键学习阶段,“生涯教育”的德育過程探索很关键。高中学习强调学生的自觉与自主,必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形成积极的情绪、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2]。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可结合生涯教育中的时间管理法则,引导高中生学会安排好、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用最少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把握学习要点与难点,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一旦学生提高学习效能,自然而然就能提高自信,建立愉快情绪,提高素质。
在高中生即将毕业的阶段,很多学生都能基于自身学习状况与职业理想等,正确判断自己是考入大学还是直接就业。但当前的大环境追捧学历,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全身心投入复习,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考进理想的大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很好地定位个人未来的发展。教育工作者面对该阶段的高中生,应重点在德育中组织他们运用生涯教育的选择、决策的内容。如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从探索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出发,思考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结合职业兴趣确定职业目标,坚定个人的选择,提高决策力、行动力。
三、形成教育联动力量,提高生涯实效
一方面,和家长联合实施“生涯教育”。虽然有极少数高中生在做出生涯抉择时可能不听取家长的意见,但文理分科和升学就业等相关的生涯决策问题是所有家长都关心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和家长交流。如要为家长提供帮助孩子做出生涯抉择的指导,避免家长追逐潮流、主观臆想,基于自身经验给出错误指导,忽视孩子的兴趣、能力与职业倾向等。
另一方面,争取社会资源对德育“生涯教育”的支持。高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和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周边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系,借助校外资源增强学生的生涯体验。如可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校内举办学访展览活动,在橱窗张贴考察图片,要求学生在参观考察之后写一写感悟等,或制作简单学访宣传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能了解更多实际内容,同时帮助企业做好宣传工作。
总之,为了在高中德育中有效实施生涯教育,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积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强化德育的全过程化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与家庭、社会形成“生涯教育”联动力量,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与“生涯教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范国儒.关于新形势下高中德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7.
[2]蒋乃平.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有梦、追梦的教育[J].中国德育,2017(1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