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高专“内科护理”教学实践性研究
2018-11-01杨阳
杨阳
摘 要: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高职高专的护理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为国家输出更多高素质的护理技能型人才。在护理教学方面,也要不断更新,文章以《内科护理》教材中的“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为例,旨在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护理;教学设计
一、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理论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是确定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前提。本文认为分析教学内容应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建构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学习目标;三是确定学习的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梳理教学知识点如下:
教学重点:①左右心力衰竭的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②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及其护理;③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教学难点:①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②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及其护理,尤其是洋地黄的使用;③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学情分析
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分析当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系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是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必要前提。
我院针对中职教育,开通了对口招生和针对初中生的“3+2”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需求侧生源呈现多样性。而进入我院的高专学生多数缺乏专业兴趣,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入学前仍不明白护理专业的内涵,从而出现生源质量不高的窘境,因此“伪自愿”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效率的低下。
众所周知,95 后高职高专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出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是“手机一代”,甚至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了他们习惯的主流阅读形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素质弱化,形成特殊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容易出现注意力漂移的情况。
与同专业的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个性张扬、思维灵活且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迅速、反应敏捷,但是他们存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专业学习倦怠心理严重、缺乏强烈的专业学习欲望、专业素质不高、理论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欠缺等多方面的弱点。
二、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心力衰竭病人护理的理论教学设计
(一)制订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心力衰竭的概念、发病因素、病理生理、诊断要点、实验室检查;
(2)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3)了解心力衰竭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
(4)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治疗;
(5)熟悉心功能分级及其临床的表现;
(6)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7)掌握洋地黄制剂及其他常用药物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8)熟悉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2.情感目标
(1)在学习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中,护生形成良好的护理工作习惯、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病人具有高度的爱心、细心、耐心与责任心。
(2)通过对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抢救配合和护理的学习,使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及护理工作,培养护生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增强护生的爱伤意识。
3.能力目标
(1)能运用心力衰竭的护理基础知识对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抢救配合和护理。
(2)通过学习“心力衰竭病人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能根据心力衰竭病人的实际病情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案。
(二)选择教学资源
教材:以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及整体护理观为指导思想;以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和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在教材定位和内容选择上,力求符合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教材使用的是胡月琴、章正福主编的《内科护理(第2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三)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的认知需要而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所采取的教学实施方案。
课堂引入部分: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教师指定的病例进行排练,按不同角色上台表演心力衰竭病人护理舞台剧,时限为5~10分钟。教师根据护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和点评从而导入新课。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一方面是让护生通过贯穿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舞臺剧的演出及观看,“强行”要求护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护生通过观看舞台剧,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也能较容易的控制护生的注意力,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
主体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舞台剧中病例的详细内容,向护生展示临床上心力衰竭病人的基本情况,并在病例的最后提出两个问题,带着病例及问题展开讲解分析,在讲授过程中引导护生讨论分析病例中病人的情况以及病例后所提出的问题,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及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选择病例舞台剧的形式作为导入点的原因有两点有两点,第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内容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若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大部分护生对新课内容表示听不懂、难以理解。而后面的重点内容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护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行记忆,无形中增加了学习难度,部分护生往往会望而止步。第二,高职高专护生的临床基础课理论水平较低,相较于枯燥的理论文字讲解更喜欢生动直观的舞台剧,护生更有参与感,更利于护生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有必要向学生阐释心脏血液循环的病理生理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对二者本质的理解是学习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治疗原则及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等知识点的根基。
经课程实践证明,学生的思路比较窄,能想到的护理措施比较少,因此需要教师在思路上进行引导,并在点评的时候与心力衰竭的理论联系起来阐述,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护生在演到对心衰病人宣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制订饮食运动护理措施,以此引申到心力衰竭病人的一般护理。教师应引导他们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情况,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并尽可能的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一次次舞台剧的编剧排练点评来不断完善,进而提升护生对病人系统护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孙 杰.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86-89.
[2]王永红,王诗瑶,毛 林.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专业课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22):95-99.
[3]张梅娟,刘淑芳.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50-54.
[4]贺晓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