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阅读,助推成长

2018-11-01吴瑞红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阅读方法情感体验

吴瑞红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进而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真正获得心灵的成长。

关键词:阅读兴趣;情感体验;个体差异;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2-0064-02

新课标提出人文性也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要义。提高人文素养离不开课内外的海量阅读,而日常的阅读教学,学生在各种思维碰撞中,受到启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课外阅读经典也可以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最终使个人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获得成长。阅读如此重要,那么中学阶段应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呢?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真正获得心灵的成长。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如何让学生有效阅读,助推成长:

1.让学生“想读”且“乐读”

《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仅“想读”且“乐读”。

首先,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如果仅停留在教材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既要注重引导学生立足课内,又要适当地拓展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去打动学生,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杨绛的《老王》一文,作者那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字字含情,细细品读感人至深,而这就需要老师的阅读引导。读完《老王》,顺势推荐阅读《我们仨》,老师在推荐语中不妨多一些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吊足胃口,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必定会被调动起来。

其次,每周的阅读笔记允许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设计和感想,甚至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阅读能力不足的就适当降低要求,如有个“仿写”的项目属选做,能力高的就可以完成了。教师要本着鼓励欣赏的心态跟学生交流指导,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火花,并及时给予点赞,渐渐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被有效调动起来。

再次,教师要多举行语文实践活动,如两周一次的阅读分享课,还有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课,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熏陶。我们的阅读分享课很受欢迎,学生反馈深受裨益。一般先组内交流推荐,上台分享的同学将心得制作成课件,并按不同类别分成“阅读成长、阅读审美、知人论世、阅读写作”几个部分,同学倾听他人分享的心得,作点评,谈感受,再评出每期的“阅读之星”。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学生喜欢上阅读,但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教师要适当地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游泳”,自己去感受文学殿堂的无限魅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我常跟学生开玩笑说,朗读就是一种面部美容操,不仅有益身心,且从中可以看出你对文本理解的深浅,可培养语感等,好处多多,所以要多朗读。在这方面老师要身先示范,我喜欢跟学生比赛,让学生挑战老师,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就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其次,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要让学生精读时能有圈点批注、做摘录制卡片、写心得。如我们的阅读笔记内容设计要求有,“我从书中找精彩句段,我的赏评或仿写,我从书中找人物,我从书中找自己”等。这样一来,学生阅读时有方法可循,而不是盲目地走马观花,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信心。这样学生才会主动阅读,并进而“想读”并“乐读”。再次,教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手绘思维导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思路,学生在阅读中边思考边画图,也有助于推动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受学生喜爱。

3.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活动,学生也有自己的认知能力,有不少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教师在引导阅读时必须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切忌剥夺了其“主体地位”,用支离破碎的讲解来代替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

另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要因生制宜。让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对文本做到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善于捕捉文本信息又爱思考的同学就安排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就进行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这样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安排适合的阅读任务能有效调动其阅读积极性,然后循序渐进,学生对阅读就越来越有信心了。

当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非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老师作为引导者,如果能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辨清正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那么这样的阅读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例如,学习胡绳的《想和做》一文,学生就大胆质疑,认为文章的结尾第9段概括总结不全面,仅总结“想”,而忽略了“做”。还有的认为,文章是1952年出版,有些思想理念在现今已经不够先进,如文章强调要多想,却未能提出“想”也意味着标新立异,创新思维。因此有人就建议在文章最后加上一句:“在新世纪,要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创新加实践就是新世纪的想和做。”这样文章就更有现实意义了。像这样,老师讲课中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剖析,辨清正误,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常跟学生说的话就是“要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质疑。”教学中,对一些有争议的文章,我们不妨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大胆给文本挑刺。再者,一般课堂通常是老师提问题学生思考,有时不妨让学生针对文本内容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我校一贯提倡的问题教学。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连爱平.《谈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3] 李真.《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散文百家 教育百家》,2013年.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阅读方法情感体验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