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烟民侃“戒烟”

2018-11-01张乃坚

北京纪事 2018年11期
关键词:烟民大伯香烟

张乃坚

我是真正的“烟民”。近期读了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往事如“烟”》,于是有了一种创作上的冲动,想写一篇有关“戒烟”的文章。但是,冯骥才先生最终戒掉了“烟”,而我却始终戒不掉。

第一口烟的感觉

也许在一部分孩童的眼睛里,大人和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大人可以抽烟而孩子不能抽。烟民们经常嘴上叼着烟卷儿,眯起眼,头顶上云山雾罩,看上去跟活神仙似的,却指着自家的孩子说:“不许吸烟啊!”而不许吸烟的理由也摆不出子午卯丑,说吸烟有害健康吧,那么为什么您还在吸?似乎也说不通。于是,便有了一个不成为理由的理由——“抽烟的孩子不学好,是小流氓!”

50年前,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这种说法是大行其道的,对于遏制小孩子吸烟效果非常好。无论男生女生,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似乎都能接受这一观点。这方面,电影也起到了不可小视的舆论作用。那时候,穿花格衬衫、戴墨镜,嘴角再叼一支香烟,简直就成了小流氓的标配。更何况,在反特类电影里,特务一旦被抓住,受审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无一例外就是:“能给我一棵烟抽吗?”于是,“抽烟的孩子不学好,是小流氓!”这句话也就顺理成章了。

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生物老师是一位戴着眼镜,头发有些谢顶的老先生,我们给他偷偷起了一个外号,叫“悄无声老师”。因为,先生走路很轻也很快,经常是你还没察觉到,他早已站在你的身后了。老师姓赵,有一次,他在地上发现一个烟蒂,顿时雷霆大发,一反常态,手举烟蒂,满教室转着问:“谁的?站起来!”连走路的声音都变了,噔噔的,震得教室里的地板直颤。包括女生在内,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生怕被老师怀疑。记得赵老师并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剖析吸烟如何有害健康、如何不好,只是反复地吼道:“不学好!不学好!告诉你们班主任,一定要追查!”不用说,老师在传达一种信息——抽烟,对小孩子来讲是头等罪恶的事情。这和电影里的镜头完全吻合,社会学的意义大于健康学,对小孩子吸烟的行为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追查有了结果,是一位叫黄小林的同学偷偷抽的烟,并将烟蒂丢在了教室里。黄小林与我同院住,发小,他的父亲就是位老烟民,黄小林喜欢收集父亲丢下的烟盒,经常拿着五颜六色的烟盒在我的面前臭显摆,结果怎么样?被查出来了不是!“他还抽烟呢!”女生们窃窃私语,开始以白眼对之,放学见他都躲着走。班主任找了家长,他的父亲回家就将他暴揍了一顿,没有说理由。没有理由就是最大的理由!这还了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50年以后,小学同学聚会,我遇见了小林,这回人家成收藏家了,收藏的不是烟盒而是瓷器。你怎不收藏烟盒啊?我问他。他苦苦一笑说,国家不提倡抽烟,收藏那玩意儿,升值空间不大。黄小林告诉我说,他这辈子干得最为恶心的一件事,就是“文革”伊始,赵老师因为历史问题挨整,被关进“牛棚”,他找到“牛棚”,狠狠地踹了老师一脚。小林说,他永远忘不掉赵老师对着他那凄苦的一笑。几十年来,这凄苦的“笑容”一直折磨着他。如果赵老师还健在的话,见他面,我一定要深深地鞠上一躬,道声:“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文革”初始,学校停课,老师们靠边站,许多家长也搞不懂怎么教育自家孩子,生怕孩子“造反”再把自己“教育”了,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家庭管束。记得是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黄小林叫我去院儿里的茅房,说有人等着我。进门一看,院里几个小伙伴,每个人嘴里都叼着一支香烟,好像全长大了,让我不认识了。“你也来一支吧!”黄小林递给我一支烟,烟是从他爸烟盒里偷出来的。我不知道如何办,有些茫然。“抽吧,抽吧,没事儿!”小伙伴儿一个劲儿地撺掇我,显然他们希望我抽,希望我成为他们的“同党”。那时候,父亲被关了起来,就这几位小伙伴儿陪着我玩,生活还算有点儿乐趣。我知道,如果我不抽,他们会疏远我、不理我。而我,怕被疏远、被不理,真的怕!接过烟,从嘴里吸进去,再从嘴里吐出来,这就叫抽烟了。当时,我真搞不懂,黄小林怎么能将烟从嘴里吸进去,再从鼻孔里吐出来,而且,能吐出一串串的烟圈儿在空中旋转,我觉得这件事是极难做到的。若谈到吸第一口烟的感觉,说实话,心理因素比生理因素强大得多,当时心理上有那么点儿“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突然长大谁也不敢再欺负我的感觉。实际上,这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幻觉,它给予我心理上的影响是畸形和负面的。打个比喻,就像现在个别学生,偷偷在胳膊上刺上一条青龙,然后心理就强大了,您说这正常吗?只要抽上第一口烟,就会有第二口、第三口。以后,我们几个小伙伴儿常聚在一起偷偷抽烟,聚会地点就是茅房,并不敢在院子里叼烟卷。即便在“文革”期间,人们依旧默默地固守着“未成年人不能吸烟”的底线。往事,真是如“烟”啊!

几十年以后,发小聚会,大家又见面了。当年的小屁孩儿,如今已两鬓斑白。谈起在茅房偷着抽烟,我们都乐了。其中两个发小说,那时候不懂事,只是玩,后來就不抽了。抽烟的只有黄小林和我。不过,黄小林说,他最近做胸透,发现肺部长了个东西,医生坚决让他戒烟,在生死面前,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戒烟。看来,依旧还在“猪坚强”的只有我。于是,大家轮番向我展开了进攻,说你抽了几十年的烟,一点儿进步没有,是在“耍烟”,怎么从嘴里吸进去再怎么从嘴里吐出来,你抽烟,别人闻味,对别人的伤害尤其大,好像我犯了弥天大罪似的。我心里话,当初撺掇我抽烟的是你们,现在让我戒烟的还是你们。当然,我不应该责怪我的这些发小,毕竟,我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走上漫长的戒烟之路

戒烟,谈何容易。故去的大伯,是抗战时期的干部,同时也是位老烟民。记忆中,大伯只抽一种烟,叫“工字牌雪茄”,这是一种极便宜、极低劣的烟。当年,好像只售两角钱一盒;现在,市面上已经不见出售了。

“文革”结束,大伯来北京上访,要求“右派”摘帽,住在我们家。没事的时候,大伯就坐在床头抽烟,一天至少两包烟,呛得我直想咳嗽。这烟与众不同,有一股子臭萝卜加咸菜的气味,而且呛嗓子眼儿。大伯因抽烟患上了肺气肿,抽完烟就端起痰盂呼噜带喘地往里边吐痰。我们都劝说大伯,戒烟吧,至少少抽点儿。我甚至指着大伯说,您一个老共产党员,经历过枪林弹雨,难道连戒烟的毅力也没有吗?您猜我大伯说什么?他说:“不抽烟,毋宁死!”

一天晚上,我从睡梦中醒来,看见有一个萤火虫般大小的光在屋子里一闪一闪,细看,是大伯坐在床头抽烟。如水的月光从窗外洒进来,照见他瘦弱而微驼的背,他静坐着,望着窗外。一位11级高干,被迫当了十年的锅炉工,儿女都受到牵连,也许就是这支雪茄烟在枯燥而压抑的环境里带给了他些许的生活乐趣吧。微弱的红光一闪一闪,那里似乎有着他的思考、回忆、期待以及梦想。他望着窗外,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几天后,大伯去了中组部,交上了申诉材料,等待着组织部门的回音。不知为什么,望着大伯的背影,感慨万千,我不能再责备他老人家了,就让这廉价得不能再廉价的“工字牌雪茄”陪伴他的一生吧。更何况,我也是位隐形烟民,只是我抽的不是雪茄,抽得不那么玩命,并且不敢当着父母的面抽而已。我,又有什么资格责备我的大伯呢?后来,大伯得到平反,调到河北省农业厅做了顾问,局级待遇。临终前一年,因肺气肿才戒了烟。

说实话,直到今天,我也没敢当着父母的面抽过一支烟。96岁的老母,眼睛失明了,鼻子却异常好使,即便我在门口抽根烟再进屋,老母也能闻得出来,瞒不了她。嗅出烟味,老母便拄着拐棍,皱起八字眉说:“好大的烟味,又抽烟了!”我很尴尬也很奇怪,我怎么就闻不出烟味呢?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父母不抽烟,因此他们对烟草非常敏感,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烟味早已是麻木了。“妈,您放心,我戒!”我总这么安慰母亲,我不想让母亲过于悲伤。

戒烟,直接缘由是我看了一位烟民肺部的标本。为了宣传戒烟,展览将正常人的肺与烟民的肺做了一个比较,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烟民的肺,如同泡在福尔马林水里巨大的“马蜂窝”,百孔千疮,惨不忍睹,这也能叫人的肺?这就是我未来的肺吗?太可怕了。当即,我就用手机将“标本”拍下来,以期仿效。每天看着这张照片,兴许烟瘾就没了。坚持几天,不行。何况,香烟的品牌那么多,诱惑何其大啊!

据统计,我国有130多种不同品牌的香烟,看一眼烟酒商店,可谓琳琅满目,创意奇特。一盒26元的金陵12钗,封面上都是《红楼梦》里的女子,古典名著终于上了香烟榜,好不诱人。记得1984年春晚,马季老师说了一段相声“宇宙牌香烟”,爆笑全国,讽刺的是一位造假烟工厂的推销员,推销员的那句话,至今我还隐约记得,大意是说:《水浒传》里有108将,就造它108盒香烟!甭管烟怎么样,咱们的封面画得好啊。但愿,这件事别真成了现实。

烟不但牌子多,关键是价格殊异。上网查了一下,最贵的烟为限量版某某牌香烟,每条定价8000余元,合一盒烟800多块钱;最廉价的烟为雄狮双叶,一盒才3元5角,价格上可谓天壤之别。于是突发奇想,何不只吸高档香烟而把每天吸烟的量降下来呢?以我目前的经济状况,退休金3000元,也就是吸雄狮双叶的主儿,一天两包。改为抽高档烟,一天三支,即能降低吸烟量,又可以享受生活,岂不两全其美。毕竟天造万物,为吾所用,贵有贵的道理吧。于是开始尝试,可是坚持了没多久,还是放弃了。

经过一段实践,我发现所谓的高档烟和低档烟,本质上并不存在着巨大差别。换种说法,我国有八大菜系、滿汉全席,舌尖上的中国文化享誉全球,烤鸭与豆浆实难同价,鱼翅、燕窝、鳜鱼、大虾又岂能与烧饼、油条同日而语?明摆着,原材料不同、成分不同、味道不同、营养价值也不一样,贵有贵的道理不是?香烟则不同,还真没有哪一位专家指出,高档烟与低档烟到底区别在哪儿?是不是高档烟里就没有尼古丁或者有什么特殊成分所以才高档,抽之无害?吸烟有害健康,烟草里含有3000种对身体有害的毒素,并没有说,高档烟里毒素就少不是?实际上,一天三支烟对我来说,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一旦写起稿子,手便不听使唤,依旧是一支烟接着一支烟抽,写完,烟灰缸就满了,书房里乌烟瘴气,嗓子眼儿又疼又痒。再者,高档烟我根本也消费不起,于是复归低档烟,一如“黄果树”“蓝钻”“七匹狼”之类。对我来说,冒烟儿就是好烟,抽惯了低档烟还真就消受不了高档烟。倒不是说高档烟不好的意思,一切都是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就成了“道”,“道”,破之不易。说句心里话,我真的是很羡慕不抽烟而能写作的同行们,如大作家冯骥才老师所说:“‘无烟作家也一样能写出大作品。”我从心里佩服“无烟作家”,由衷地向“无烟作家”们致敬!

就在前几天,发小打来电话说黄小林因患肺癌去世,为了给他治病,他的家人甚至卖掉了城里的房子,但还是没能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临终前,发生了一件怪事。黄小林伸着两根手指头,不肯闭眼,他老婆放上一根香烟,才“走”的。听罢,发小们叹息不止。无疑,这件事震动了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我不愿意成为黄小林第二,不愿意家人为了救我卖掉家产,更不愿意临终前不雅观地伸出两根手指头,我愿拥有尊严地死去。于是,我再一次下定决心戒烟,我就不信戒不掉这个坏习惯。酒后,研墨挥毫,写下八个大字“生命不息,戒烟不止”,献与烟民们,以示劝诫……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烟民大伯香烟
酷爱高档香烟的“土地爷”
泰然处之
修伞
修伞
Deep Feature Fusion Model for Sentence Semantic Matching
抽“香烟”
不止想念你的香烟红唇和刘海
印度研究:九成烟民尝试戒烟失败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