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联合办学的民航教育
——以中法航空大学为例
2018-11-01兰玲
兰 玲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空港管理系,上海200232)
民航业要发展,人才要先行,民航教育因其行业背景,专业性较强。目前,我国民航教育院校布局和层次比较分明,但与非民航院校相比,办学体制机制的活力急待增强。民航类体制外院校特别是国际合作化办学形式的兴起对现有民航院校的办学格局、教学模式、办学渠道、资源分配等势必产生影响。
一、中法航空大学的成立背景
(一)政治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校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在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中发挥作用,也在促进我国人才供给侧的改革。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方针,实现“践行一个理念、推动两翼齐飞、坚守三条底线、打造三张网络、补齐四个短板”的民航 “一二三三四”总体发展思路[1],因此成立了中法航空大学。
(二)经济背景
2017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正式批复支持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要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仅仅靠政策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一大批专业的航空人才。中法航空大学不仅定位于培养航空专业人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三)文化背景
人才是发展的先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杭州市虽然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但是与北京市相比,数量和质量都有着较大的差距(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北京市获得2016中国最佳大学城市第一名)。从数量上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杭州市的普通高等学校仅有39所,在校生为60.94万人,与北京市相差近一半,见表1、表2。
表1 杭州市与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对比
表2 杭州市与北京市高等教育人才数量对比
从质量上看,“双一流”大学北京有33所,杭州市仅有2所;“985”院校北京市有10所,杭州市仅1所;“211”院校北京市有26所,杭州市1所,见表3。
表3 浙江省高等院校情况
可见杭州市的高校办学质量有待提升,并且急需实现学科的多元性。
(四)专业背景
2017年8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政府、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共同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协议,意在杭州市萧山区筹建一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四年制本科大学——中法航空大学(暂定名)[2]。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是欧洲排名第一的航空精英大学,其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世界领先,这对中法航空大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专业人才有非常大的帮助。根据计划,中法航空大学拟开设航空运输、空中交通管理、飞行技术、乘务等专业。
总之,浙江省在引进先进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专业结构(尚无航空类院校)上顺势而上。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抓住了历史机遇,对促进杭州临空示范区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中法航空大学SWOT分析
SWOT即分析组织内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从而确定组织的可行性。
(一)优势分析
1.多方支持与配合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主要依托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萧山区政府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四方。四方并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共同出力并有明确分工[3],见表 4。
表4 中法航空大学建立的多方支持与分工
2.弥补国内相关专业层次合作空白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隶属于法国运输部,是欧洲排行第一的航空精英大学,在中法航空大学建成之后将为其提供航空专业类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3],双方的合作将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体系,更重要的是将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具有国际高度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相关专业本科层次未曾有过的合作空白等。
(二)劣势分析
由于中法航空大学是由中方政府、企业和学院与外方高校共同合作筹建的,有可能出现合作环节不顺畅的情况;中法航空大学将引入法国国立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就需要中法双方高校进行教学方式和管理理念等的磨合。
(三)机会分析
1.顺应发展要求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不仅顺应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民航“一二三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和理念,并且顺应了国家及地区对通航及空港经济的要求,能在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带动航空教育科学布局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能够带动整个地区航空教育的科学布局,成为萧山区甚至杭州市、浙江省第一所民航类的专业院校,这将有利于促进航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为杭州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提供相关航空类专业的人才,为国家民航事业输送人才。
(四)威胁分析
目前我国直属于民航局的民航院校有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其中中国民航大学属于民航类院校中最好的一所,此前也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进行过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将直接面临民航院校的压力,首先因为中法航空大学是新建的,在民航类院校中还不具有充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其次,我国的民航院校直属于民航局,有较大的话语权和政策支持,并且在行业内也具有相当的实力和影响力。
三、中法航空大学对民航教育的影响
(一)打破原有办学体制
目前我国民航院校均属于民航局的直属院校,都是公立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要加强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4]。可见我国鼓励和支持多样的办学形式。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中外合作办学包含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中法民航大学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四年制本科大学,即中外合作设立机构的合作办学形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原有民航类院校都为公立大学的垄断格局,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对现有的公办教育为主的办学体制形成了挑战。
(二)突破现有办学格局
目前我国现有普通高校1 237所,独立学院266 所,其中中外合办大学 9 所[5],见表 5。可见现有办学格局中,独立学院尤其是中外合办大学开始走上正轨,随着中法航空大学的建立,中外合办大学将又添一所,对现有的办学格局形成效应冲击。特别是民航类院校,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中法航空大学建立后,对华东区域已有的公办民航院校或公办院校内已有的民航类专业将形成冲击。
表5 我国现有民办大学情况
(三)创新教学理念,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冲击
中法航空大学将在法国国立航空大学的帮助下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包括国际化大学的管理制度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派遣及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等等,属于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现在以教为辅、考试为主等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倒逼我国民航类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四)盘活存量资源,对现有资源配置的冲击
杭州市高等院校共有39所,“名校”仅有1所即浙江大学,比较优势的生源或对航空类民航类学院有兴趣的学生只能“走出去”求学,可见杭州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较少;并且杭州市内暂时没有民航类甚至航空类的高等院校,反映出现有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多元化和层次化。而华东区域仅有的民航类院校——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职专科层次,现有专业与中法航空大学拟开办专业重叠,中法航空大学本科层次的建立将盘活萧山区乃至杭州市高等教育相对过剩的资源,对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一定的冲击,在促进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同时,会对专科层次公办院校形成竞争态势,或者成为一种学历上的接续补充。
国内民航类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部分集中在地处华北的中国民航大学,其他公办或民办民航类高校在国际化教育道路上还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
四、民航教育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顺应变化,自我反思
如何应对体制外民航教育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变化,认识到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摒弃民航教育“一家独大”的思想,不惧“狼来了”,自我反思,选择性地接纳民航教育的民办模式,积极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等,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挑战,必须面对并采取合适方式应对。
(二)积极合作,开放“绿灯”
我们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及时开放政策绿灯,如出台有关鼓励中外办学的规定和政策法规,鼓励民办学校大力开拓民航类中外合作办学市场,鼓励民航类办学模式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从中国目前的改革大潮和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本土也应该设立优质、顶尖的民航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三)吸引资源,拓宽渠道
我国的民航类专业与国际专业认证体系接轨是实现国际合作办学的有效路径,可以助推中国的教育向世界迈进。我们应积极吸引国际优质办学资源,如拓宽现有合作渠道,与国际高水平的民航类高校、企事业单位合作;或扩充合作专业。目前民航类中外合作大学大多以少量热门专业为合作方向,未来可扩充合作的专业,促进更高层次的发展。
(四)加大监控,把控质量
对我国行业准入要求严格的专业,加大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力度,同时协同属地政府提升对现有民航院校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如进行年度检查、定期评估、教学诊改,及时公布评估报告等等。
(五)超前规划,统筹格局
我们应借力“一带一路”和国际民航组织“不让一个国家掉队”的倡议,超前规划,统筹民航中外合作办学格局,“走出去与请进来”协同发展。对外,按照自己的优势以及在国际民航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中非民航学院,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专业人才;对内,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在鼓励和促进民航中外办学的基础上,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措施,拓展办学空间,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