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法在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8-10-31陈丽芬

求知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体验式教学法

陈丽芬

摘 要:体验式教学法在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中的应用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或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反馈体验,使其学会理解一部文学作品,最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接近文学课的要求。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课;体验式教学法;课例分析

一、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依据

体验式教育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和学习方法是从1938年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出版的《经济与学历》(Experience and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他反对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从而为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整体主义模式奠定了教育学基础。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展开了关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梳理和介绍的研究。从我国整个教育界来看,其已经意识到体验式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以接受式学习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2001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各学科在课程目标上按结果目标和体验目标来进行描述。体验式教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体验式教学法是由教师来设置一个情境,然后模拟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感受和体验情境,并由最初的体验和感悟上升到对知识的理性建构,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实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由体验悟得真知,这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在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课中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是通过老师的讲授被动地学习作品,很可能事先都没读过这部作品,课上只是机械地听,课后也没有兴趣去补充阅读。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会对学习产生疲惫和厌倦,长此以往還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第二,学生课上只会拼命记笔记,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渐渐养成不思考的惰性,对老师讲的作品要点只是机械记录,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作品,更不会转化为学会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完全不会运用和发挥。第三,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大多数学生只会背课堂笔记,以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完全谈不上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总的说来,文学创作和欣赏,要有个人体验的特点。文学要求读者、评论者必须要有较高的悟性、心灵体验和审美能力,文学课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其决定了体验式教学法在现当代文学导读课中实施的可行性。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体验式教学法的课例分析

当前,对体验式教学法如何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将它用于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课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下面本文将以现代文学作品中曹禺的《雷雨》、鲁迅的《祝福》、刘呐鸥的《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三个作品为例,通过实践教学来阐述实施步骤。

1.教师告知体验式课堂教学目标

体验式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法的第一步应该是:教师告知学生体验式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课的课程目标都是通过设定具体的课堂目标来实现的,而每堂课的课堂目标又是通过设定具体的问题目标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只要了解如何设定问题目标就可以依次类推其他目标的设定。

案例示范一:

曹禺的作品《雷雨》的问题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挖掘三十年后,鲁侍萍和周朴园再次相遇的经典对白中每句台词背后的“潜台词”,理解人物的情感。

案例示范二:

鲁迅的作品《祝福》的问题教学目标为:理解祥林嫂的悲剧形象。

案例示范三:

刘呐鸥的作品《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的问题教学目标为:掌握新感觉派的创作手法。

2.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创设体验形式

体验式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法的第二步应该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创设体验形式。教师创设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情境设置要适应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要在活动组织中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激情充溢、思维流畅,在入情入境中学习。

案例示范一:

创设《雷雨》的问题教学目标的体验活动为: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鲁侍萍和周朴园两个角色,尝试有感情地表演对白。

案例示范二:

创设《祝福》的问题教学目标的体验活动为:让学生把祥林嫂的主要遭遇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

案例示范三:

创设《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的问题教学目标的体验活动为:列举小说文字片段,尝试让学生模拟写作来体验新感觉派手法。

3.教师有效地引导体验

体验式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法的第三步应该是:教师在情境中对学生的体验进行有效引导。情境模拟后,学生有效地参与进来,彼此间会有互动与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进行有效引导,并合理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知识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雷雨》的对白体验中,教师可引导告知学生,侍萍的情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认之前,她是冷静的、压抑的悲愤;相认之后,她的情感爆发出来,转向愤怒的控诉;到父子反目时,她的情感上升到极端的愤怒。这些都是在她与周朴园的对白中一步步表现出来的。在《祝福》的改编表演体验中,教师可引导告知学生,需要体验两种感受:一是通过改编,理解小说文体和话剧文体的区别;二是通过表演,感受祥林嫂的悲剧遭遇,深入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的模拟写作体验中,教师需要事先帮学生分析所列举的文字片段,分析这段文字是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诸方面写出赛马场上那混合着狂热、紧张、欢喜、失望的气氛。

4.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形成感官体验,并内省内悟,生成认知和思维的现实发展

体验式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法的第四步应该是: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形成感官体验,并内省内悟,生成认知和思维的现实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他们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形成激烈的争论,最后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问题的解决也使学生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内化为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雷雨》的对白体验中,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表演对白,体验了人物的情感,深入理解了人物背后的“潜台词”,把握住了侍萍情感跳动的脉搏。全班学生通过参与评论两位学生的对白表演,也加深了对侍萍人物性格的理解。

在《祝福》的改编表演体验中,学生不仅更清楚地理解了戏剧中“三一律”“戏剧冲突”“戏剧语言”等概念,而且加深了对人物悲剧形象和整部作品的理解。

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的模拟写作体验中,学生用同样的手法写出了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场景,理解了新感觉派手法的要义。

5.学生反馈体验信息,与教师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评价效果

体验式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法的第五步应该是:学生反馈体验信息,与教师交流,师生一起总结并评价效果。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先让学生总结与评价,再让教师来总结与评价。学生主要总结自身在情境体验中的参与度和体验效果,以及彼此间的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情况等,而教师则要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并根据学生的体验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讲解。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在记录中学习,要求学生学会自觉地将每堂课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包括情境的设置、活动的环节、参与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理性的认知等,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前面列举的三次体验教学案例结束后,教师都要与学生交流,总结效果和经验教训。学生可以对体验中的感受进行交流和提问,教师进行答疑和引导。教师还可以对体验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其活动创设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实施效果评价

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现当代文学导读课中,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或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反馈体验,让学生在娱乐的状态下完成作品的审美体验和理性认知,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理论是在吸收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建立起来的一种时代的教育理论。顾明远早在1982年就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领悟。而发现教育则是布鲁纳所指出的“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人的材料。”通过“发现”,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知识点的记录和识记上,而是有了理解和感悟,并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转化为学会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最后上升到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接近文学课的本质。

由于体验式现当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法关键在于体验内容的设计,这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体验的要素和对象,如果设计不当,则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情境设置不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没有有效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匮乏等。因此,要想有效地将体验式教学法实施到现当代文学作品导读课课堂中,教师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也要有调度学生工作的经验,还要有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这种教学法看似是对学生的考验,实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考验。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 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黄 葳.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哲学[J].教育研究,2002(4):74-77.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体验式教学法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基于课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论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高中英语教学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对《画画亲近的人》一课的若干问题探索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职德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护理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