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的影响

2018-10-31白萍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白萍

【摘 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400例,以数字表法进行组别随机划分,包括对照组200例及观察组200例,对照组受检者不施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受检者行3个月健康教育,对两组受检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记录和比较,同时为两组受检者行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记录各维度分值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受检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4.00%,心血管疾病发生率3.00%,对照组受检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82.50%,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1.00%,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者生活质量量表中8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强受检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其生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脑血管疾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3-0-01

心血管类疾病和脑血管类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结构、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生现已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该类疾病可对患者的心血管健康、脑血管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进行长期医疗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择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研究,旨在探究健康教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现将研究情况进行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400例,以数字表法进行组别随机划分,包括对照组200例及观察组200例,其中对照组内男118例,女82例,年龄介于35~60岁,平均年龄(46.8±3.1)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共26例,初中及高中共95例,大专及以上79例;观察组内男123例,女77例,年齡介于36~62岁,平均年龄(47.2±3.0)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共30例,初中及高中共93例,大专及以上77例,两组受检者性别、年龄及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数据经比较差异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受检者不施行健康教育。

观察组受检者行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①常规知识教育,医护人员应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并为受检者发放健康教育相关宣传资料,告知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方法、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等,纠正受检者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错误认知,增强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的了解,激发其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其意识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以及积极配合健康教育的重要性。②饮食教育,不合理饮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需要为受检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日常生活中应多食用糙米、海带、豆制品及新鲜蔬菜以降低胆固醇,同时还可适量食用鱼油,减少动物内脏、脊髓、鱼子以及蛋黄等高胆固醇类食物,严格控制胆固醇及脂肪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③运动教育,根据受检者年龄、体重及体质等情况制定运动锻炼计划,例如慢跑、太极、羽毛球等,指导其运动的正确方法,并告知其应长期坚持锻炼以增强免疫力,一般情况下,其运动总时长为每周3~4h[2]。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运动量适度,并对心率进行监测,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④心理健康教育,为受检者讲解不良心理对健康的危害,指导其通过放松法保持心态平和,加强受检者情绪控制能力,告知其可在生活中多回忆一些愉快的事件以维护心态,同时还可以通过练书法、养花草等方式锻炼静心能力,放松身体以此保证其机体环境与心理环境处于平衡状态。可与受检者进行主动沟通和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存在较强负性情绪的受检者为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3]。⑤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均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告知受检者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指导受检者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改正,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坚持科学锻炼,增强蔬菜水果摄入量,维持心态平和等。

1.3 观察指标

①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数据获取行问卷调查法,可分为知晓、部分知晓及不知晓3部分,总知晓率记录知晓率和部分知晓率。②行健康教育后对两组受检者行1年随访,记录1年时间内两组受检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③SF-36生活质量量表[2]评分维度共8个,分别为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每个维度均以100分为满分计分,最终分值与受检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17.0)计算,经()表达计量资料,行t值做统计学检验,经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行做统计学检验,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显著至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受检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4.00%,心血管疾病发生率3.00%,对照组受检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82.50%,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1.00%,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受检者生活质量量表中8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具有发病率、复发率、致残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大量临床研究发现[4],该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共9项,包括血脂、血压异常、吸烟、长期大量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长期精神紧张,可总结归纳为长期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生活及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其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作息无规律,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饮食方面更多的选择了高脂肪类食物,导致其血压血脂升高普遍,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健康知识传播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以促进全民健康,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受检者实施了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了更多的关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同时开展了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教育,并实施了不良生活习惯纠正,使得受检者在生活中能够有自我保健和管理意识,严格控制饮食,坚持合理运动,避免血脂、血压、血糖升高,脂肪堆积,戒烟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对提升受检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应用,可推广。

参考文献

刘佳,段鹏,魏美林,等.微信群健康教育对初诊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9):4172-4173.

罗小娟,陈翠霞,李秋琼,等.自我管理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健康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9):1061-1064.

杨庆凤,陈艳.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54-255.

李秀娟,顾婷,何清.社区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152-153.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