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彩超检测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

2018-10-31王旭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内径颈动脉颈部

王旭东

(开封市中心医院,河南 开封475000)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cerebral stroke,ICS)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具有极高致残率。临床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为ICS病理基础,其中颈部动脉病变约占1/5,且近75%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无明显征兆,不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严重影响预后[1]。唐焱[2]、曾理[3]研究指出,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ICS发生及进展,及早对颈部动脉粥样斑块情况进行诊断,对预防ICS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检测动脉血管病变方式较多,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检测血管病变金标准,但属于有创诊断,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A(增强CT扫描)等对仪器依赖性较大,检测费用较高。本研究选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粥样斑块,观察其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52例ICS患者设为脑卒中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设为对照组。脑卒中组女23例,男29例;年龄47-77岁,平均(65.69±5.71)岁。对照组女19例,男31例;年龄48-72岁,平均(64.39±5.51)岁。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脑卒中纳入标准:ICS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无脑血管病史;无意识障碍,能遵照医师指示配合检查。(2)体检健康者纳入标准:无长期吸烟、酗酒不良嗜好;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疾病。(3)排除标准:排除出血倾向和急性脑血管疾病史以及合并严重的心肝肺功能异常对象;存在运动障碍,无法稳定保持检查体位者。

1.3方法

受检查者检查前平静30 min,取仰卧位,抬高下颌,充分显露颈前部,按照医师指示将头偏向一侧。采用美国 GE LOGIQ 7多普勒彩超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设置为8-12 MHz,探头放于颈根处先横向扫查,向头侧移动依次显示颈总动脉(CCA)、颈动脉窦部(BIF)、分叉水平和分叉后颈内动脉(ICA)2-3 cm 处,然后纵向扫查,逐段检测血管内膜是否光滑,层次结构是否清晰,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测量并记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及性质,评估并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4]。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2 mm确定为存在斑块,根据回声特征鉴别斑块性质:斑块内表现为中低回声,外形存在隆起性改变为软斑;斑块内部表现为不规则强回声,且后方有阴影,边界清晰为硬斑;而混合斑块表面既存在明显缺损,内部存在不均匀性回声,又可表现为低回声且呈均匀性,颈动脉管壁表现出偏心性增厚[5],软斑和混合性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 ,硬斑为稳定性斑块。

1.4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颈部动脉斑块(软斑、硬斑、混合斑)检出率、颈部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外段、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比较脑卒中组检测出粥样斑块96个,平均每例检出斑块1.85个;对照组24个,平均每例检出斑块0.48个。脑卒中组软斑、混合斑检出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χ2=11.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颈部动脉斑块比较[n(%)]

2.2两组颈部动脉内径比较脑卒中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外段、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部动脉内径比较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国外Tabuchi[6]报道显示,约20%-30% ICS患者是由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进展所致。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可通过以下机制促进脑梗死发生与发展:(1)粥样斑块增大直接堵塞动脉,影响下游血供;(2)斑块诱发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3)斑块破溃栓塞远端微末血管,影响局部微循环。(4)颈动脉狭窄造成远端灌注压下降,导致边缘带持续性低灌注损害。因此,早期诊断颈部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尽早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可分为软斑、硬斑以及混合斑。丁洁等[7]研究证实,组织学特性不稳定的颈动脉软斑块是缺血性ICS主要栓子来源。同时,Cola等学者[8]指出,有颈动脉溃疡病者缺血性ICS危险性、治疗后复发率明显升高。而硬斑由于表面轻微钙化,不易发生破裂及脱落,发生ICS风险相对较低。因此采用有效检测手段明确颈部动脉粥样斑块类型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意义重大。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探测斑块的不稳定程度,在脑血管事件的发病、诊断及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预防 ICS[9]。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组检测出粥样斑块96个,对照组24个,且脑卒中组软斑、混合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ICS患者早期斑块数量及性质与健康人存在较大差异,颈动脉彩超检查能准确提供斑块数量、斑块性质等信息,对早期评估脑卒中发生风险及治疗措施制定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另外,颈部动脉彩超实时成像局部放大技术,也能够提高对较小斑块的敏感性。同时,脑卒中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外段、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ICS患者颈部动脉存在明显管腔狭窄,颈动脉彩超能显示动脉内径变化。

综上所述,ICS患者早期斑块数量及性质与健康人存在较大差异,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而且无创。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是一项安全可靠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可有效评估颈部动脉病变,对早期评估脑卒中发生风险及采取预防措施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对减少和推迟脑卒中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内径颈动脉颈部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