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和运营模式研究

2018-10-30屈利军

速读·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管理模式

屈利军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场地资源设施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缓解体育场馆设施供给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资源设施,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试点工作,让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向社会大众开放。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场地面积为10.56亿平方米,占总数53.01%,体育场个数地为66.05万个,占总数的38.98%。由以上数据可知,我国丰富的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发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质保障。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模式是对学校外开放的重要保障,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体育场馆管理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如何以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多元化优势,结合实际,制定科学规范的体育场馆设施管理运营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模式

1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运营现状

近几年,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和学生体育需求的增多,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日趋完善,器材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室外场地数量充足,室内场馆资源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个学校基本上都能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实行对外开放。但是,由于管理运营水平的差异导致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不尽相同,制约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

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直接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学校在经营项目设置、开放时间、开放形式、资源分配、法规制度、评估机制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上都是按照各个学校自行制定的模式进行管理,有很多不科学和不专业的地方,最后导致了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项目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基础比较好的项目基本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像网球、游泳等近几年新兴的体育项目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只有部分学校开放;此外,在走访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学校存在场地闲置的情况,像体操房等设施的利用率太低,造成了不必要的场馆资源浪费。在开放时间安排方面,各个学校的安排基本上能够根据教学需求和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进行安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对场馆相关负责人进行访问时得知,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评估机制,没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就很难对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到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1.2缺乏管理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專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据了解,目前我国学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临时工和兼职体育教师组成,专业体育管理类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这些人缺乏专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致使学校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体育场馆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2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有效运营模式

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社会开放,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大众体育需求和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对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有益补充。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是指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标准操作系统,它是为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是经过反复运用并固化的一套系统。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购买模式、委托管理模式和自主经营管理模式等三种形式。

3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与有效运营的对策

为了更好的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以市场经济为依据,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律保障制度,以保障学校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营。

3.1加强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促进体育场馆多元化发展

学校体育设施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要设计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最终实现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在开放时间和项目设置方面,要根据大众的生活习惯和喜爱程度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发多种经营方式;在经营内容上除了提高场馆硬件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还要注重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3.2培养专业体育场馆管理人才,加强科学管理

学校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管理人员,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了避免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要定期对器材设施进行巡查、维护与更新,加强社会大众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保险机制,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使体育场馆管理向着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4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学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的量化标准和评估机制,优化配置学校场馆设施资源,做到合理规划,整体布局,提供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多种模式有机结合使用,使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和完善,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确保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数据公报,2015-03-07.

[2]刘静,刘昕.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的调查:以江苏省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46-51.

[3]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4.

[4]刘学谦.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J].体育学刊,2010,(7):87-90.

[5]顾冬梅.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30-32.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管理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