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

2018-10-30屈利军

速读·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高校

屈利军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现代的教学理念跟教学方法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对体育教学时间和空间利用率低和评价制度刻板等现状,以高校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为目的,以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真正的将高校体育课堂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该模式自引入以来,理论研究领域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许多高校并没有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实施,严重影响了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模式

1俱乐部教学的内涵

俱乐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进行社会、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俱乐部是日本人对英文club的音译,源于欧美一些国家又被称为总会,是一切社会团体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的总称。俱乐部具有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和力量功能。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服务产业实体主要分为业余和职业两种类型,业余的俱乐部主要是为业余运动员提供一定的训练场地、器材和技术服务;职业俱乐部主要是招聘一些专业运动员来参加各种比赛赚取利润。俱乐部教学是以热爱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在学校体育场馆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围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在滿足大学生体育锻炼不断线的基础上以俱乐部的形式来开展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作为一种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模式不受班级、上课时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限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的选择学习项目、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师、自由选择上课的时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俱乐部的运营机制、概念、背景,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探究符合中国化的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教学俱乐部在我国高校发展契机

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校体育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学校的体育课程模式。2004年,国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其中将体育场所的建立与体育设备的完善统一起来,这一文件的颁布是保证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证。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自1994年引入中国以来,率先在深圳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展,体育课取得可喜成绩。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改革宗旨就是确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健身意识,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终生锻炼习惯,这与体育教学俱乐部理念相吻合。体育教学俱乐部随着体育目标更新,体育课程不断深入改革,是国际发展新趋势的模式。

3.2体育教学俱乐部在我国高校发展现状

目前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实施中有些领导认识不足,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文化缺乏,项目选择受限,场地器材匮乏,经费不足影响了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加上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大纲太细化,课程评价体系滞后,方法简单,考核监督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也制约了俱乐部开展。随着教育改革,有些高校在原有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上发展和创新,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使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向个性化、乐趣化、综合性、完整性等方向发展,实现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但一直没有形成标准化、可推广的模式是目前遇到的大问题。

3.3重构高校弹性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对现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吸收国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优点,防止在实施过程中生搬硬套国外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模式与经验,避免拿来主义,以“终生体育”、“健康第一”为目标,解决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本着系统、整体、综合的设计原则,从决策机制、管理机制、运作方式、教学机制四个方面塑造动态的课程模式,重构弹性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3.3.1弹性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决策机制

第一,经费是影响俱乐部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单靠学校、政府拨款的单一模式已经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在依靠政府拨款的前提下,还要争取社会赞助、体育发展基金等渠道筹集费用,保障俱乐部开展所需经费。

第二,场地、器材、师资也是开展体育俱乐部的影响因素。高校尽可能的建造与购买足球场地与器材,没有条件的单位需因地制宜,发挥“一馆多用”“一物多用”“一场多用”的三自主方法,解决场地、器材所需。还要完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的培训培养,并结合外聘师资政策,确保体育教学俱乐部有效开展。

3.3.2弹性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管理机制

体育教学俱乐部,仅仅依靠学校的体育部门去管理,很难解决各方面的问题,需要学校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参与。首先要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管理条例》,做好岗位职责划分,做到齐抓共管。还要依靠学生自管自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弹性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管理目标,完善岗位职责负责人的激励与约束政策,加强人才管理并实行体育教学俱乐部五级管理形式。

4结束语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还有待深思。本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的现状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和探讨如何开展适合我国特色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结果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高校开设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高校生源地教学资源配置和特色体育项目存在差异、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以及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云飞,陈东岗,刘建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86-89.

[2]张铁明.高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化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科,2003(7):48-49.

[3]刘志敏.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概念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8):55-57.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高校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