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18-10-30孙爱萍

速读·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心理健康

孙爱萍

摘 要:现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仅要文化课成绩优异,体育也十分重要。而体育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磨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需要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只有重视起学生的心理发展,才能够帮助学生,将其培养成一个更加全面,更加优秀的人。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在现今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必须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一个人想要更加全面地发展,仅仅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往往将“健康第一”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这里的“健康”除了指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体育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教给学生体育技能,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以下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出研究。

1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要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首先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初中生往往面临中考的压力,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有些学校更是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好坏,对学生心理问题漠不关心。部分学校认为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例不高,将体育课全部安排成文化课,只在中考前对学生进行突击训练。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以及突然增加的体育锻炼,就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其次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现在大多初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亲人的宠爱,有些更是溺爱。这使得它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也不够独立。进入初中,面对陌生的环境,接触新的老师同学,内心感到不安,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导学生,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1.2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在初中生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耐力。通过心理教育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乐观自信的心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变得更加勇于挑战难题,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自信活跃。同时还可以通过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通过上述说明我们了解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还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那么接下来我们探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

2.1在体育教学时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往往是在室外进行实际训练,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开放。老师要想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首先要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明白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监管者。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尊重学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对待学生,并尽量尝试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变化,根据学生的变化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老师在上课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以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去接受教育。在进行一些决策时适当考虑采纳学生的建议,运用民主的方法来做出决定。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他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去考虑老师的建议,接受老师的意见。

2.2老师要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更好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老师要适当的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时还应该具有针对性,每个学生情况都有所不同,老师要学会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停的心理教育。比如当老师面对一些比较内向不合群的学生,老师要多鼓励他参加团队协作的项目,进行团体协作,帮助他克服自己的内向。

2.3老师在渗透心理教育时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

学生主动的接受教育与被动地接受教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学生如果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就相当于是一种强制性任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抵触心理进而会导致学生对老师也产生反感,自然就无法开展心理教育。当学生主动的接受教育时,会激发他自己的兴趣,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生就会感受到快乐。由此也对老师的一些建议从心理上采纳。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就需要让学生努力地参与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课堂是影响的,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比如老师可以在选择教学项目时征集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选择来决定教学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

2.4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

老师在进行心理教学时时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的普遍心理,进而才能够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采取适当的方式。比如初中生就正处于一种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正处于叛逆期,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不愿意接受老师或家长的过多约束,甚至故意与老师和家长唱反调。老师就应该正对这种心理特点来进行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纳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有将他们当做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有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就有利于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3总结

通过以上说明,我們了解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它可以缓解初中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其次它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然后我们探究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策略,第一,老师应注意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老师应适当丰富教学内容;第三,老时应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第四,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吴海,丁一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4):42-43.

[2]张占翠.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一代(下半月),2017,(2):26.

[3]杨世仁.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6,(7):81.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初中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