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教学后记的必要性

2018-10-30袁星煌

速读·下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必要性教学改革

摘 要:教学后记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教学后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后记是基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学后记是有利于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需要;教学后记是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后记;教学改革;教学经验;科研水平;必要性

一、教学后记的内涵

“教学后记”也称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问题在只是世界各国比较关注的问题,最早涉及“反思”这一概念的是洛克。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对心灵运作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

另外一种观点是美国杜威,他认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方法,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对其进行的主动、反复、持久和周密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地分析和再认知的过程。”

许多教育学家都对教学后记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教学后记是对自己自身的理性思考,然后进行调控。教学后记需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后记应该包括教学后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前反思,所以我认为教学后记是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引,对将要发生、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统计和小结,发现并提出所遇到的教学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后记的类型

在舍恩看来,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以“时机”为视角,第一种类型:对行动的反思,这种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和行动后,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上、发生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一切的思考中。第二种类型:行动中反思,发生在行动过程中。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认为教学反思分为以下三类:对实践的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的反思。

综上所述,学者们主要从行动和反思的关系进行分类,我认为教学后记的类型应包括教学后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前反思。

三、教学后记的必要性

教学后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在飞速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都在变化,所以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这其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也面临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等等,这多方面的改革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等进行不断审视,从而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面对各种新事物,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学习和反思,这就突出了教学后记的重要性,以教学后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后记是基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的需要。教育作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基石,在伟大的教育事业中教师作为第一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则是重中之重,教学后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必经之路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加快進程,从国内外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经历来看,教学后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所以研究教师的教学后记,推动教师学会教学后记,写好教学后记,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发展迫在眉睫。

教学后记是有利于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需要。写好教学后记可以及时总结经验,记录教学中的长处,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策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能够自我完善教案,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育教学不断改进、成长和发展。写“教后”是一种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教学的行家里手的重要途径。

教学后记是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教学后记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现代教育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做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而且还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型”教师。教学后记是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方法,不断循环,螺旋上升,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学者型教师。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成长=经验+反思。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教学后记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必由之路,需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时刻做好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创新高效课堂。

总之,教学后记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学后记是教师构建个人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它像是一次培养创造力、提升创造力的过程。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公证地分析自己、反思自己,才能找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不断攀登教学高峰。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7.

[2]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30-32.

[3]钟启泉.反思中国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4.

[4]范明林.试论反思性教学及其基础和条件[D].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李旺成.小学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

[6]徐选旺.教学后记刍议[J].教学与管理,1998.

作者简介

袁星煌(1975—),男,湖南绥宁人,湖南省绥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必要性教学改革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