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促我“成长三部曲”个人教研经历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谈
2018-10-30彭菲付健
彭菲 付健
摘 要:一个人的教学生涯必经这样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专业化成长步伐的快慢与团队教研能力,个人反思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在教学研讨的累积下,个人教训慢慢变成一种集体经验,反思便有了成效,整个教育生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近七年,我便是在教研的作用下,慢慢领悟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真谛的。平时记录下的教研笔记,也就成了个人“成长三部曲”的一个个注脚。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个阶段
经验+反思=成长
——波斯纳
依然记得当年站在讲堂上的情形:全然不敢顾忌孩子想法,赶急地完成相应课时教案,下课总要询问孩子们听课情况,一堂课下来仿佛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工作两年后,我转而在乎课堂气氛,力求活泼轻松的快乐课堂,恨不得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演一演;到了现在,我在乎的是课堂上师生是否能彼此关照,共同学习成长,每个流程环节都力图站在学生角度去起承转合。这不正是教师生涯必经的三个阶段吗?
语文教研促进了我教师生涯的“成长三部曲”。同时,我的语文阅读教学观也经历了“三部曲”的成长:积累字词,熟记背诵;理解内容,升华情感;含英咀华,反复诵读。
一、关注生存阶段:积累字词,熟记背诵
一节课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字词上,或窮其字理,或组词造句,再或者让同学们整段整篇的积累背诵。这时候的我们常常得意,因为学生会取得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
直到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全校所有语文教师在一楼阶梯教室进行教研活动,我执教了《赵州桥》一课。评课环节,高老师说,目标明确,学习要求具体;文老师说,课堂氛围好,注重学法指导。这四位老师所言,各点一面。他们对我这堂课的肯定,无疑会让一个青年更加自信去进取。
另一方面,教研师傅指出了我的教学缺乏人文性,没有反应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缺少了“鲜味”。这时,我查找了阅读教学泰斗——贾金敏老先生的精彩言论。下班后一个人在教室里细细观看其课堂实录,聆听他的讲座。“看一堂课堂是否组织好了,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读好了。”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
反思看来,我的课有一以贯之的“读”,但无一处让学生“读足”、“读透”。有“整体的读”,那是剥离了文章和句子的读,虽有“部分读”,但完全不是基于学生需要,支离破碎。没有读,有些深层意思就难以体会,有些情感就难以烘托。比如,同样的三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学生对“赵州桥”的读,可以是美丽壮观的惊叹,可以是历史沧桑的沉淀,可以是古今对比的发展,也可以是立于桥上的低语,还可以是远观时的呼喊。我的课只是浮于水面的关于“三字、一词”的朗读,并未深入语句的髓骨。
二、关注情境阶段:理解内容,升华情感
2012年以后,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了解便不再只限于对字词的查找,对断篇章背诵,而是如何打破沉闷的课堂,让学生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情景更融洽。
每周二下午,四年级组每位老师如赴盛会,在一间教室里开展教研交流分享会。主题是“你所期望的学生课堂表现”,我将课堂上所期望的学生类型分成两种:一群学生很聪明能心领神会老师的言语意图。另一类是学生个性张扬,回答问题时落落大方,如数家珍。我坦诚自己更加喜欢后面的那种课堂,于是,我努力让自己在教研公开课上淡定从容些,表情不要那么刻板、严肃,不要老气横秋。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呢?我创设“穿越”情景,让学生置于1400多年前的隋朝,跟随李春一起设计桥墩、桥孔,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就这样变得具体了。
教研生活会上,高老师还教了我一个方法,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过程中要不断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对他(她)开玩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进行学习的诱导。就这样,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上常有一些小活动,如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等(现在,我也会开展这些活动,但大多改在课外开展了)。
这样,课堂开始变得热闹,老师不再唱主角。学生很喜欢。但他们逐渐浮在故事的表现,只限于对故事情节的掌握。难道我一贯追求的“活力语文,快乐语文”仅仅是一种热闹?
三、关注学生阶段:含英咀华,反复诵读
一篇略读课文该如何教呢?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去年,我又一次在全校语文教研活动时上公开课,执教了《青山处处埋忠骨》,我“处心积虑”地设置了许多情节,如拟三个小标题、告诉抓关键词方法等。结果不令人满意。翁老师、李老师对我“目中无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事后反思,才知道问题的根源:
1.没有学生的自学。以自己对伟人失去爱子的感慨与感伤,替代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2.为了方法而方法。我放弃了学生的读,再多的情景于学生而言就如镜花水月,好看而不愿触碰。
在教研过程中,我明白了“语言是人类精神栖息的家园”,“读是理解、感受、表达的最佳途径!”
读了就有思,就有感。出示第八自然段时,应该让学生汇报他所抓的关键词,再男女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只有渐入佳境的读,人的体会才会渐入佳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读:认识字词,积累背诵离不开“读”;理解内容,升华情感也离不开“读”;含英咀华,反复诵读更是离不开“读”。离开了“读”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呆板、枯燥的,认再多的字,开展再多的活动,再热闹的课堂氛围都无法割离“读”。
基于这样的反思总结,如今的我在班上开创了一个月一次的线上读书交流会,全班每个月同读两本书,拿出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慢慢等待学生的“读”,让他们慢条斯理的读,让他们由浅入深的读,像炖一锅老汤,等着它慢慢沸腾,香气四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研路上,我就是这样在反思中完善认识,自我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