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成因及对策

2018-10-30樊晓霞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摘 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是为整个小学的班级管理打好基础,具体管理的质量,决定了班级环境的变化,也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对上学感兴趣,但很难适应制度,所以用适合的方式完成小学低年级班级的管理,是在班级内形成好的班风,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引言:班級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它若想维持正常的顺序,必须在日常中管理,由此,要求班主任应承担自己的责任,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正确对待每位学生,借此,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的成长打好基础。

一、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成因

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的管理中,会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班主任的个人情况,以及个人的管理理念,学生自身的特点、家长的教育方式等,这些都会决定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效果。而受这些原因影响,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可能出现管理低效、学生不配合班级管理等情况。简单分析后,给出了以下成因。

(一) 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且很多小学都会让女教师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她们会从母亲、姐姐的角度教导孩子,但有些教师因为缺少教学经验,或者是自身个性的原因,没有给孩子好的启蒙教育,导致低年级的学生做事不果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已经形成的一种偏见,在心理上认为男教师不适合教育低年级的学生,而这也改变了男性教师的工作态度,致使班主任的结构不科学。同时,很多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不足,目前,很多小学的班主任在进行管理中,很多事都独断专行,忽略了学生意见的表达,认为学生给出的意见没有参考价值。另班主任对现有工作认识的不足,也会造成管理的失误,没有与学生及时沟通。这些都会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失去原有的尊重,拉远了两者的距离。

(二) 学生

低年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因所处的环境不同,个人能力的发展不均,而部分学生也缺少安全意识。这两点具体表现为,部门学生缺少自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自控时,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让自己的情绪外泄,这会给班级管理增加阻碍,教师必须花费足够的精力,才可以化解这一情况,并需要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园中的安全由教师负责,而低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某些地方、物品有浓厚的兴趣,但有些物品会伴有一定的危险,为避免发生意外,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不可以,却没有说明原因,这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其探索。

除班主任与学生外,学校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环节,比如班级人员超出限定人数、扩班后教师数量不足,这些会给管理增设障碍,降低管理的效率。

二、 优化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 班主任

在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中,明确了班主任的地位,它是中学、小学内的重要岗位,也是日常管理与教育的实施者,最后的身份是学生的导师。由此,要求在低年级学生的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全面了解自己的职责,以此为基本要求,完成日常工作,也就是,在管理工作的进行中,树立新的管理思想,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具体方式为:

1. 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必须掌握专业的技巧,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小学低年级的班级因为刚刚组成,缺整体的框架,所以班主任在管理中必须全面思考,保证考虑的全面,并通过阅读、借鉴等方式,吸收更多的方式与方法,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

2. 适时转变身份

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有多个身份,根据学生的行动与心理反馈,适时调整。比如“妈妈”,这是从“妈妈”的角度给学生关怀,让其适应目前所在的环境,“听众”,这是基于双方沟通的契机,促进两者沟通,让学生变为倾诉者,教师变成倾听者,“教官”,指挥学生完成各项工作。借由这一方式,是灵活处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保持关系的和谐、统一。

(二) 班级管理

1. 使用灵活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班主任接手班级时,会完成很多工作,这些工作杂乱、没有头绪。所以,管理中使用恰当的方法,是确定需要完成的工作后,用最佳的方式管理学生,制定适合班级管理的制度,故管理的步骤是,制定班规、从班级内选择班干部,让其负责简单的管理工作,如此,是用班规约束学生做出的行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2. 引导学生适应学校

孩子从幼儿园离开进入小学,是个人人生的一个转折,每个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都形成了相应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让其适应校园生活,且过程中,班主任会与个人积极交流,用关爱帮助学生度过过渡期。

3. 管理必须做到细致、扎实

班级内的学生组成班集体后,这个班集体会成为他们的另一个“家庭”,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比如,一些学生可以独立操作,有好的控制能力,但有的学生需要他人辅助才可以完成,遇事后很难自控。对于这些情况,要求所有管理工作必须全面,并让工作落到实处。

(三) 避开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

对于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式,应对管理提出的问题。即对于男女教师结构不均的问题,可在班级内设置副班主任,他们会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辅助,用男女教师的配合,给学生引导,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对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可加大向社会招募人才的力度,以及建立各学校之间的联谊,最后,对于考评,需优化校内、班级内考评机制的建立,考评教师个人的工作情况与班级管理的基本情况。借此,可消除或降低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除上述内容外,也可以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优化小学低年级班级的管理。家长要与学校及时沟通,中间的媒介为教师,通过沟通家长可及时了解孩子课堂的表现,而学校也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双方确定的统一教育方式与管理方法,以此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 结语

优化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是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与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让其在管理进行中提高自身的管理素养,找到最佳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保证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基于自律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33):286-287.

[2]归明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赤子(中旬),2013(08):259.

作者简介:

樊晓霞,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范家湾小学。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