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0-30周皓翔
摘 要: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大学生成长于这个网络科技的时代,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以显性教育为主导,新媒体的出现使其面临重大挑战。所以,应该依托新媒体,把它的隐性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对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广播等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媒体形态,主要是QQ、微信、微博等应用,它们具有高度的交互性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展示,十分契合人们的碎片化需求。现如今,新媒体已被大学生广泛应用,方便的网络沟通已使大学生离不开新媒体,而传统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少。正是由于新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创造多元化人格的同时,确保学生树立健康的、适应这个时代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
一、 新媒体视域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视域下隐性教育不仅带来了教育方面的革新,也给当前教师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 网络与现实造成学生有心理落差
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有较大不同,学生了解完网络环境后,容易对现实环境有心理落差感。新媒体的最大的特征就是虚拟性,通过网络模拟现实,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种现实与网络的交错容易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冲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比较枯燥,而通过互联网,借助微博、微信、影视等新媒体内容容易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在网络世界中,学生与每一个网民的身份处于平等的地位,了解的复杂信息过多,容易对生活产生挫败感与差别感,使心理扭曲,思想偏激。
(二) 互联网冗杂繁乱的信息较多
新媒体不仅可以带来有利的隐性资源,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对学生不利的劣质信息和垃圾信息。高校学生还没有踏入社会,心智还不是很健全,容易被一些信息迷惑,从而产生恶劣的行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已经存在一些滥用新媒体进行网络欺诈的行为,高校学生社会经验非常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很差,很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所以教師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这样的思想教育才能落到实处,鉴于客观条件,网络的完善还尚待时日。
(三) 教师技术能力有限
当前教师还面临如何适应新媒体带来的教育方式的转变的问题。现如今,高等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校从各个地方招收学生,所以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教师由于年龄的限制,接受新媒体的能力较差,教师对新媒体的了解很可能赶不上学生,对于新的传播形式带来的陌生感,教师可能很难接受。当前新环境下,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而传统的教育体系是限制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桎梏。
二、 新媒体视域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 完善符合学校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从教学方式上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逐渐应用新媒体,教学正在成为其辅助内容,而新媒体正在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手段,网络课堂的开设、QQ和微信等新媒体工具的运用使得信息交互变得十分方便,方便运用现有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模式也更加完善。教师应该及时提升自己的思想,转换教师身份,以跟学生平等的态度参与到网络群体媒介中,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教育与学生展开共同探讨,作为学生的朋友对学生进行引导。另外,学校可以建设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站,让学生对自我有认知,通过专业化新媒体队伍的建设把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群体当中。
(二) 加强人文关怀保障,塑造软性文化氛围
传统的显性教育是大一统的教育,由于每一个学生思维方式不同、理解能力有差异,对于教师所传达的价值观,他们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学生会产生差异化的效果。教师作为进行显性教育的主体,所传达的教育内容也是经过教师思考加工过的,很可能与学生的价值观念不一致,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不了教学目的。所以,新媒体视域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人文关怀保障,通过塑造软性的文化氛围,改变传统的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实现教学目的。
(三) 新媒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
互联网的信息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它们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并且互联网是学生最快地获取信息的渠道,学生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由原本上课时间教授变为了可以全天24小时的学习,并且只要有网络,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所接受的内容更新、更符合实际生活,这实现了高校政治教育融入社会生活实际当中。
三、 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在当前已经是时代的趋势。如何利用新媒体有利于学习的一面,进而改善高校思想教育的模式,确保高校学生不受劣质信息和垃圾信息的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进行合作和探讨,争取构建出完善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军纪.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网络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56.
[2]萧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3):144+146.
作者简介:
周皓翔,四川省成都市,四川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