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一流”建设理念的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2018-10-30许子乾赵丹丹

考试周刊 2018年90期
关键词:双一流考试改革

许子乾 赵丹丹

摘 要:“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点是人才培养,确保一流人才的培养的重要保障是一流的课程建设,考试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双一流”课程建设理念的解读,提出一流课程考试改革的四个思路:本质化、差异化、过程化和协作化;并从考试目标制定、方式选择、试题确定和成绩评定这一一般性的考试流程进行改革探索,以求建立一套适应一流课程建设体系的考试制度。

关键词:双一流;考试;改革

一、 “双一流”课程建设理念

目前,大学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淡化专业,强化课程。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专业建设的抓手和实现。课程是学科中“最具价值”的知识的集合,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组织是大学教师的核心能力,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除了一些师范类院校,大学教师在入职前普遍缺乏教学能力的培养,新教师一般都采用照搬老教师或者母校的整个课程体系的方式开始教学,这也是造成大学课程质量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对比国务院有关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明确将人才培养置于科学研究的前面,反映了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首要目标,一流的课程建设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保障。一流课程不能是简单对已有体系的复制和照搬,必须从学习使命、专业目标、课程位置、教学目标、课堂活动、课程考核等多个方面对课程的建设进行梳理和回答,并根据权威性的评估和世界一流标准来建设课程。

二、 一流课程考试改革思路

课程建设还包括考核方式和方法的确定,考试是衡量学生最終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动力。一流课程需要有一流的考试模式和方法,真正实现对学生认知程度的评价。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即采用任课教师或教研组命题的方式,以书面应答的方式考试,以期末或期中考试为主,属“一卷定性”的模式。这种考试大多采用选择题、填空题或问答题等方式,考查以记忆性的内容为主,很难对应用性、操作性的知识进行评价。本文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构建考试改革思路:

(一) “本质化”

即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和课程本质紧密结合,要完整反映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教学体系相适应。依据课程的性质和大纲,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适合课程本身的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

(二) “差异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最终的考核中,在确保考试公平的前提下,实行“差异化”的考核方式,确保对不同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真实评价。

(三) “过程化”

教学是一个过程性的动作,要改变“一卷定性”的考核弊端,就要结合教学过程实现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活动,还穿插着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考核环节,将考核与教学相结合,既避免了终结性考试带来的“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等问题,也能将考核作为教学手段之一,达到随时促进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

(四) “协作化”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课程知识的最终价值在于实践的应用,一流课程的体系也包括相应实践环节的设置,课程的考核也必须结合实践活动进行。通过对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性活动的考察,丰富考核的手段,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三、 一流课程考试改革的举措

一流的课程建设是实现一流大学目标最便捷的手段之一,因为其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施和实验室,硬件成本较低,在目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资料的搜集也更为便利,使得我国高校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但同时课程建设本身是一项内容庞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考虑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对“软件”的要求较高。一流课程的建设体系既要从整体性考虑,反映课程本身的特点和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也要从学校及学科的特点出发,体现学校及学科特色。对于考试这一操作性、规范性很强的教学环节而言,可以从目标制定、方式选择、试题确定、成绩评定等工作流程进行改革探索,建立适应一流课程建设体系的考试制度。

(一) 考试目标的制定

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之一,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按步有序,因势利导的原则,避免学生知识固化,思维僵化,形成“知

识定区”。考核的目标应当紧密结合课程性质,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明确考试内容,发挥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同时结合考试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根据目标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 考试方式的选择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结合不同时期的学习计划,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试和考核,有效地检验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效果。鼓励教师采用口试、设计、论文、讲座等形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核,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如采用操作题的方式对《数字地形模型》课程进行随堂测验,既检验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让学生进行了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 试题的选择和确定

教考分离是一种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试题选择手段,通过建立海量的试题库,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组织命题,能够有效地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避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习现象的发生。通过教考分离,还能检验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授课的深度和广度。试题库让试题的类型多样化,知识的考查面更加广泛,同时试题库作为“第三方”的考核主体,让教师能够专注于课堂教学本身,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四) 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体系的千差万别要求成绩评定方式的多元化,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行综合评价的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不同比例的成绩构成方式,如设计类的课程,平时成绩可能占到总评成绩的60%,甚至80%。对于某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学生,采用附加分的形式予以奖励。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切实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而不是仅仅查看最终考试结果。让学生逐步形成这样的概念:提到“考试”一词,不仅仅指的是最终的期末考试,而是一种常规的考查手段,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真正地实现终结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变,让成绩更加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四、 结论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求传统的考试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一流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对课程性质及特点的解读和把握,对考试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修订,探索一条契合一流课程教学过程的考试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J].教育院/系/研究所名录,2017.

[2]方利国.基于双一流建设理念的《微机化工应用》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15):172-173.

[3]王洪才.“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6,4(1):7-11.

[4]汤勃,曾良才,蒋国璋,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类课程考试与评价体系改革[J].大学教育,2018(2).

[5]李涵.学分制教学管理下的高校考试改革[J].继续教育,2017,31(4):37-38.

作者简介:

许子乾,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

赵丹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市与土木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双一流考试改革
改革之路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改革备忘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改革创新(二)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