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

2018-10-30孔晓娟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

摘 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除了要进行知识方面的学习外,还要与老师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只有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投入学习,乐于学习。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平等、轻松、愉快的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学生会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物理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探究式学习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成才成长的起点。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工作,即使也存在困难,但一定会迎难而上;如果对这项工作缺乏兴趣,即使专业知识牢固,那这项工作也是枯燥和乏味的。同样的,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因此浓厚的兴趣将是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造的强大动力。

一、 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效结合。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发现和应用,都以我们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只有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联系起来,才能使物理教学有意义,其实,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应用它。我们只有通过观察生活事实,进而把它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讲到热现象中的热胀冷缩时,可以给学生讲讲剥蛋壳的学问:鸡蛋是一种既营养又好吃的食物,不少人喜欢吃煮鸡蛋。那么,你会剥鸡蛋吗?如果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入凉水中浸一下,蛋壳很容易就剥下来了。这是因为蛋白上的那层薄膜,受冷收缩后就会附着在蛋壳上。又如污水管下端的一部分是弯曲的,成“U”字形,当每次下水时都会有一些水存在U形管内,这部分就叫作“水封”,可防止臭气从下水道里反上来,它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学生会感到这些现象很有趣,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还有,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如:(1)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2)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3)有时自来水管在附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会有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与水管产生了共振。像这样富有趣味性的东西,特别能引发和活跃同学们的思维,进而让学生产生悬念,产生认知的动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会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是离不开语言的,同样的知识,如果采用机智和俏皮的语言表达,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事实表明,学生喜爱教师风趣的语言,只有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赢得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重力势能时,可向学生提问:“当天花板上有一根羽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那就接住呗。”此时可进一步提问:“那么如果天花板上下落的是电风扇呢?”学生肯定会立刻说:“跑呗。”从而说明物体的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这样讲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有效听课时间更短,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必须把知识、语言、表情乃至行为动作等等有效地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仅有的时间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获得美的享受。

(三)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教师要认真地为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思维境界。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提问:物体下落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學生肯定会回答:“与质量有关,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教师可以用一张纸和一段粉笔验证他们的结论,然后再次将这张纸揉成团和粉笔同时下落推翻刚才的结论,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进而引导学生得出: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是由于空气阻力对它影响小造成的。然后提出如果没有空气的环境下,重物和轻物可能下落得一样快,并用牛顿管进行验证。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把握学生思维动态,引导学生循着我们为他们规划的思路进行学习。

(四) 在教学中,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老师要保持满腔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及对学生的关心、爱心,闲暇时多走近学生,鼓励学生之间多多交流,课堂中提倡相互讨论、相互质疑,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即使解答后仍然有迷惑也不应该打击,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觉得是自己智力的问题,所以学习中师生之间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扫除障碍。

二、 在课后,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探究式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不论课上还是课下,只有让学生保持对未知知识的好奇,才能让他们对这些未知知识产生浓郁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把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 鼓励学生积极收集与物理相关的知识,以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并且拓展他们的视野,比如:在讲到宇宙航行一节时,要求学生上网查阅关于卫星的发射、卫星的变轨、卫星的返回等相关知识;再比如:电磁炉、微波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等等。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又有相关的物理知识在里面,学生很好奇,也很想知道,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收集,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增长了知识。

(二) 在课后布置学生做相关的小实验,验证一些知识点,例如:让学生制作水果电池、悬空的乒乓球、装满水的瓶子开小口扔起来验证失重现象等等诸如此类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己得到相关结论,一定会很有成就感,也会提高学习积极性。

总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学习之初,教师通过各种尝试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探究,主动求知,才会爱上学习,进而学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简介:

孔晓娟,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策略研究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关于“比较法”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