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18-10-30生艳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朗读教学学习兴趣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习惯,会对日后的语文学习与成长,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朗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深入文章了解思想感情,有助于增强自我认知。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加强重视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教学,促进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在日常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与学习能力。本文浅要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希冀改善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现状,有效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学习兴趣;自我认知

一、 引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朗读课本范文,有助于学生增强语言实践能力。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自我认知,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小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掌握文章中的大概内容,通过眼、口、脑并用,提高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二、 朗讀概述

朗读指的是将文学作品转化成有声的阅读活动,通过眼、口、耳、脑并用,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朗读要求朗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对语言文字进行辨别,能够对文章中的字词进行重音或者是句子的停顿语调、节奏等进行判断,并运用有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将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朗读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方式。

三、 当前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朗读时间不充分

由于语文课堂条件有限,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课堂时间只适用于知识传输与讲述,却忽略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时间通常不超过五分钟,朗读练习也只是趋于形式。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朗读,并通读文章,但是有1/3的学生甚至连文章都未读,教师就让学生停下进行下一环节朗读,已经成为部分学校语文教学中的过渡环节。

(二) 教学目的不明确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设计文章朗读教学,只是让男同学读完女同学读,读完另一个小组读。这种朗读方式虽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却并未进行有效的读前指导与读后及时评价反馈,使得学生难以有效理解文章中的具体内涵,也不明白为什么读,只是根据教师的思维而读。此种朗读教学目的不明确,使得朗读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提高,学生也容易出现心不在焉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 朗读指导机械化

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语文教学中只是重视学生综合成绩,却忽略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当前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虽然能够引起重视,但是却出现指导技巧机械化。教师通常是引领学生通读课文,强调有感情的读出某一部分,或者是将文章中人物的谈话内容进行重读,这种机械化的朗读指导模式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文章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也难以达到朗读的效果。

(四) 朗读评价过于单一

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评价过于单一,通常教师的评语就是“读的很好”“读的有感情”,此种评价方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过于笼统和模糊。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能够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语音与感情进行综合考查,以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文章语言的把握力度。但是当前教师的朗读指导过于机械,使得学生难以有效的朗读。在遇到感情较为激烈的句子时,只是认为这些句子应当重读,但是一些句子应当重读时,通过轻读反而更能够突出句子的感情效果。

四、 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趣味教学,通过正确的评价与教师的朗读评价反馈,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仔细观察重点内容。

(二) 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的教学习惯,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掌握了很多技巧,也有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确定朗读方向,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中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人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视角进行分析问题,能够换位思考,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能够打造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教学情境,使语文朗读课堂能够活力四射,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对于学生不懂的部分,能够进行及时的解答与帮助使学生快乐的畅读。

(三) 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上。在新时期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能够要求学生重视朗读学习,在朗读时正确的运用普通话,能够有感情的、正确流利的读出文章。

(四) 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

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早晚朗读对学生的意义与影响,通过早晚阅读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朗读,并教给学生如何筛选朗读内容以及朗读方法,使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是难以记住的内容进行朗读。例如:部分学生觉得某些诗句难以记住,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早晚的时间,将这首古诗进行朗读,有助于提高认知与记忆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朗读是小学语文中传统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在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文体的朗读,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朗读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凝聚着中华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在新时期开展语文朗读教学,教师应当加强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深层次的朗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与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2]李爱萍.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

[3]姚平.有效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

[4]殷萍.论提高小学语文朗读阅读训练效率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2015(10).

作者简介:

生艳,江苏省泰兴市,江苏省泰兴市元竹小学。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朗读教学学习兴趣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
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自我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