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开展导考宣传工作的意义及策略

2018-10-30闫雪李丽丽

考试周刊 2018年86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闫雪 李丽丽

摘 要:高校开展导考宣传工作,不仅有利于考生及其家长充分了解所选专业的基本情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及职业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更是推进国家供给侧改革,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目前,报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学生及家长获取的高校招生信息十分有限,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导致了报考时的盲目,“家长包办”的局限性等。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编印校本宣传手册、开设讲座等方式来开展导考宣传工作。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导考宣传;专业选择

一、 高校开展导考宣传工作的背景

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高级专业人才供给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科研产品、核心技术等服务的产业结构,应充分领会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实质,深化高校办学改革。

当前,高校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结构性资源浪费现象是,学生缺乏专业学习热情、甚至厌学,不仅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也加大了个人教育投资的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报考时盲目选择专业而导致的。可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招收充分了解专业情况、满怀专业理想的学生,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二、 高校开展导考宣传工作的意义

(一) 学生及家长获取的高校招生信息十分有限:中国的高等学校近两千所,专业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报考什么学校?选择哪个专业?在报考之前,中国学生及家长虽然或多或少地有了一定的目标,但是他们对院校和专业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目前,高校网站和当地教育考试部门制定的报考指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十分简单,甚至其中不乏虚假信息,每年都有学生上当受骗,去了“野鸡大学”。可见,当前我国学生及家长在获取信息方面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二) 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导致了报考时的盲目: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自身及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若能将自己大学专业学习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尽早建立起联系,既能激发学习潜能,还能降低个人及家庭教育投资的风险,有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主要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學生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缺乏了在现实生活情境中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以及进一步对自我的规划。导致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要么毫无想法,要么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因此,高校开展导考宣传工作势在必行。

(三) “家长包办”现象仍普遍存在,家长自身的问题亟待解决:“家长包办”本是父权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家长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给唯一的孩子,导致“家长包办”问题又凸显出来。父母阅历丰富,帮助子女选择专业并为其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父母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某些专业持有刻板印象。有些父母在为子女进行专业选择时,会考虑性别、工作性质、环境、社会地位等因素,一般很少为女生选择水利、电力、工程类等专业。相反,他们一般很少为男生选择幼师、妇产科医生这样的专业。因此,高校有必要针对家长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展导考宣传工作。

三、 高校开展导考宣传工作的策略

(一) 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导考宣传:2018年春节期间,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10亿大关。可见,微信已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并成为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如果高校能够充分利用这种新媒体的力量,使手机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查找ID添加高校招生办,就能获得每日最新的高考咨询,将大大提高高校导考宣传工作的效率。微信平台展示的信息应包含本校的具体情况:如历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各专业设置及要求、各种硬件设施情况,师资、考研、就业方向情况以及校园氛围等,更要展示学校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色。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尝试这种招生宣传方式,随着手机APP的广泛应用,高校的招生宣传工作正大步进入“微时代”。通过手机微信工作平台这种富有个性化和亲和力的信息交流方式,能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最实用的指导。高校招生办甚至可以增加这样一个职能部门,由专业的工作团队专门负责发布和处理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信息。

(二) 通过编印校本宣传手册进行导考宣传:虽然中国的手机微信应用现象十分普遍,但也有一部分人对手机的使用仅限在接打电话方面,所以传统的宣传方式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传统的宣传方式就是编印招生简章,鉴于传统的招生简章过于小巧精练,建议编印较为详细的校本宣传手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导考宣传:

第一,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办学条件、培养目标、优势学科等,高校在编印校本宣传手册的时候,要客观、细心总结本校的实际情况。第二,介绍各专业的师资情况。梅贻琦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水平、师资队伍结构等,是提供给考生及家长的重要信息,高校一定要如实、详细地给予介绍。第三,介绍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培养目标是对人才的基本定位,课程计划是为了完成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课程设置、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等的纲领性文件。第四,介绍各专业的就业前景。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紧紧围绕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来培养人才,同时保障学生毕业后充分就业。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他们迫切地希望深入了解未来的就业前景。

(三) 高校通过开设讲座进行导考宣传:考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缺乏职业体验和职业生涯规划、家长为学生报考存在局限等问题,这本属于基础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问题,但是,高校也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责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在高考结束后立即开展导考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涉及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本年度的专业录取人数、往年的录取分数等,还没有深入到职业规划、择业观念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建议高校将导考讲座常态化和拓展化,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理性地选择专业。

高校开展导考宣传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进行自我定位和未来规划,使学生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并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保证入学后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使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结果最大程度地实现统一,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作者简介:

闫雪,李丽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