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0-30关建香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和成才,越来越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本文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研究对策
一、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 厌学心理严重
中职生绝大多数是中考落榜者这样一个群体,好多中职生上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有个学校上,能把岁数再混大一些,而不是真正喜欢某个专业或想学习某个技能,因此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很被动甚至是不爱学习的。这些心理问题使得中职生很难良好的接受学校的教育,影响了将来他们个人的发展。
(二) 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加上人们观念中普遍认为中职学校学生没有一个好学生,读职业学校没有前途,以及社会上太多的偏见和歧视,让大多数中职生心里很是自卑和缺乏自信。
(三) 逆反心理严重
大多数中职生从小就没有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纪律散漫,不愿意服从老师的教育,对校规班规置若罔闻,置之不理,对学习和校纪校规以及老师的教育都抱有严重的逆反心理。
(四) 人际交往的缺陷
好多的中职生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在实际相处的时候又不会正确处理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很苦恼。有些同学甚至很极端,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不反思自己也不静下心来想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而是一出现问题就用非常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有些学生一遇到问题就想不开,甚至用极端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生命,这些年我们听到或者是看到太多悲剧的发生:割腕的、跳楼的、吃药的等。还有一种类型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遇到问题就情绪很激动,攻击性很强,手边有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去伤害别人甚至还有杀害老师的;还有些同学三五成群地勾结在一起打骂、侮辱同学,给被打的同学身体上和心理上都造成很大的伤害,这几年媒体上这样的报到比比皆是,真让我们触目惊心。
二、 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表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要求培养品质素养和专业技能都过硬的中职生,这些因素促使中职院校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一) 教师转变观念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中职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被尊重的愿望,任何一个学生都很难做到服服帖帖去听老师说教,老师也不要因为我们的中职生难于管教,就老给他们贴上差学生和坏孩子的标签。对他们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耐心、爱心、关心和包容,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欣赏,慢慢树立起他们对人生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 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
我们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对于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的孩子,由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精心治疗和疏导,并且每个班级我们都选出两个对心理学感兴趣,有意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心理委员,由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每周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经过培训后的各班心理委员及时关注班级当中每个同学的心理,发现存在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时,及时上报给班主任,班主任能疏导的心理问题由班主任第一时间及时疏导。如果班主任没有办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再由班主任报告心理教师,由专业心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介入处理,解决学生们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
(三)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去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到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个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非易事。事实上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由老师诱发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学习成绩很差,从小就看惯了老师的白眼,听多了老师讽刺的语言,所以他们仅存的一点自尊心非常敏感,很容易就心理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做老师的要力求做到: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说,贬低学生人格的事不做,忌讽刺挖苦,忌以势压人,忌体罰。这要求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有对学生满腔的爱,还要对学生包含期待。其次,做学生心灵家园的拓荒者,既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愉悦乐观、宽容大度、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要达到这些要求,教师光凭满腔的爱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了解和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读懂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解决。
(四) 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敦促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中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培养。学校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心、理解、公正、热情、鼓励、信任学生。发现其闪光点,正确导向,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要同家长经常联系,及时沟通、反馈和了解孩子的情况,家校合力共同培育好学生。社会也要多给中职生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要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三、 结论
调查发现,中职生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他们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而且不懂得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易引发不良后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时效性,推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希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可以促进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加健全的生命意识,而且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使我们的社会能够发展得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关建香,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育艺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