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观察

2018-10-30杨海燕郭世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我护理能力慢阻肺生活质量

杨海燕 郭世忠

【摘 要】目的:讨论协同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研究组采取协同护理干预,评判标准:肺功能指标、自我护理能力、QOL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值得我院推广。

【关键词】协同护理干预;慢阻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78-01

慢阻肺疾病在现代临床医学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多发人群为老年患者,患者一旦患有该病后将会对其的肺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之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将会出现自我护理能力差的问题,而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各项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对此,本文对慢阻肺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干预措施的各项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按每组30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为(62.5±3.4)岁。研究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67-83岁,平均年龄为(75.0±3.7)岁。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皆知情,且在疾病类型、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方面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①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以及年龄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使之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而后在双方相处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深入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与抑郁感进行疏导,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其可以更好的掌握有关治疗慢阻肺的健康知识;②由于慢阻肺疾病治疗周期较长,在此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的家属与亲朋好友多鼓励患者,并可以邀请已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2]。(2)饮食护理:慢阻肺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因此医护人员在给此类患者制定饮食计划的过程中,应注重增强患者的体质,保障患者每日能量的合理供给,例如医护人员可告知患者在饮食上可选择一些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3)呼吸锻炼护理:医护人员可告知患者一些呼吸锻炼方法,以促进其肺功能指标的改善,例如医护人员可将呼吸锻炼法中常见的三种锻炼方法(缩唇呼吸练习、腹式呼吸练习、全身呼吸操练习)教于患者,改掉患者不规律呼吸的不良行为,提高其呼吸道交换气体时的功效。(4)病情护理:①慢阻肺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基于该病的此种性质,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观察,告知患者按时用药的重要性,保障患者机械通气,使之可以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②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方法,例如气雾剂与氧疗等,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耐心给患者进行讲解有关器械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3]。(5)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的前1-2天,医护工作人员应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留下患者与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告知患者复诊的明确时间,并叮嘱患者若出现任何不良症状时,应及时联系医院;待患者出院后,医护工作人员应继续保持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定期对患者进行信访追踪,保障每月1次的上门诊疗护理,对患者的饮食习惯、用药情况等事项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指导,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耐心进行解答。

1.3 观察指标 第一,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包括有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PEL(最大呼气流量);第二,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有健康行为、运动锻炼、压力处理、营养膳食、自我护理能力总分;第三,观察两组患者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包括有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第四,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有满意、一般、不满意。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1。

2.2 自我护理能力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2。

2.3 QOL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 ,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P < 0.05 ,见表4。

3 讨论

慢阻肺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快、发病急、发病率高的特点,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有该病的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那么将会增加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情况严重者,还有可能致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或是危机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大多采用药物治疗与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方法,但是由于该病治疗时间长,致使很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自护能力差的问题,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医护工作人员通过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合理搭配患者的膳食营养、对患者进行呼吸锻炼指导,纠正其不规律的呼吸方式、进行出院指导等措施,使得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拉近,同时,也促使医院呼吸科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完善[4]。据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各项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 < 0.05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0%,P < 0.05 ,这些数据表明,在慢阻肺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实属势在必行,该护理模式不仅会积极推动慢阻肺疾病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有利于医院弥补常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工作的“主动性”与护理质量,所以,医院应积极推动该种护理模式,优化医院的护理质量,提高医院在广大患者心中的信服度,以此来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增加医院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协同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值得我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伍仕玉.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预后效果的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2):240-241.

[2] 冯永兰.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预后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152-153.

[3] 孙琴,陈卫星.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8):44+47.

[4] 黄炎辉,蔡莉莉,冯琴梅.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4):229-230.

猜你喜欢

自我护理能力慢阻肺生活质量
宽胸理肺汤治疗AECOPD痰浊壅肺证患者30例疗效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研究
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高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