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导平治疗仪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2018-10-30李欣欣栾玲玲王琪李洪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脑性瘫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李欣欣 栾玲玲 王琪 李洪华

【摘 要】目的:探讨经络导平治疗仪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7年9月,将6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上采用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每天25min,每周5天,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易Fugl-Meyer評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FMA-UE、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络导平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性瘫痪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性瘫痪;经络导平;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116-0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终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存在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1]。严重的脑瘫患儿不仅不能学习和工作,个人生活也不能自理,更无法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给家庭带来沉重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也带来一系列社会性问题[2-3]。目前,对于脑瘫的治疗尚无根治办法,以康复训练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降低脑瘫患儿致残率的有效手段。脑瘫是导致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首要疾病之一。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是儿童活动和参与受限的直接因素[4]。其中,有60%的脑瘫患儿存在手功能障碍和上肢的运动协调障碍。上肢的运动功能不仅影响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还影响到患儿的社会交往活动,不利于脑瘫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研究经络导平治疗仪对改善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7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脑瘫患儿62例,诊断均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最新修订的脑瘫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2岁~6岁;②上肢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③Ashworth分级≤Ⅱ级;④配合操作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项目。

排除标准:①多发癫痫;②并发骨骼肌肉疾病;③并发严重的心、肺、肾等疾病;④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严重障碍。

入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改良Ashworth分级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每天90分钟,每周6天,持续12周。

1.2.2 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每天25分钟,每周5天,共12周。

1.3 评定指标 用简易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分值越高上肢运动功能越好。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越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FMA-UE和MBI评分,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FMA-UE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MA-UE和MBI评分均有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比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明显。见表2、表3。

3 讨论

脑瘫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干预是保护患儿健康、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措施。上肢功能对脑瘫患儿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方面影响重大,故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康复非常重要。本研究试图尝试经络导平治疗仪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目前还存在不足之处:①入组患儿要求Ashworth分级≤Ⅱ级,肌张力≥Ⅲ级者的应用受到限制;②样本量有限;③经络导平治疗的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效果还有待研究。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晓捷.实用儿童康复医学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44-245.

[2] 刘芸,石浩,唐学兵,等.脑性瘫痪并发育性髋关节异常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8):1414.

[3] 孙洪海,徐艳杰,曾艳,等.早期干预在小儿痉挛型脑瘫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4):363-364.

[4] 王国祥,梁兵,陶蓉,陈钢.基于ICF-CY的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评定及水疗方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2):148.

猜你喜欢

脑性瘫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颅骨修补应用于脑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降纤酶联合α—硫辛酸和单一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研究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