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治疗上肢骨折患儿进行诱导麻醉的效果研究

2018-10-30张民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

张民忠

【摘 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手术治疗上肢骨折患儿诱导麻醉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医治的92例上肢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6例,行常规麻醉;研究组46例,在通过瑞芬太尼诱导麻醉后再进行麻醉处理,对比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麻醉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中生命指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通过瑞芬太尼对上肢骨折患儿进行术前诱导麻醉可显著提升临床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出现,保障患儿手术安全。

【关键词】瑞芬太尼;上肢骨折;诱导麻醉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標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082-01

因小儿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在平常生活中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加之小儿活泼好动,极易造成上肢骨折,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症[1]。现阶段,对于严重骨折病症大多通过手法复位及固定手术给予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小儿骨折患者因年龄幼小,自身耐受能力较差,难以承受手术中出现的疼痛症状,极易引起患儿哭闹、挣扎等不配合治疗情况[2],患儿依从性较差,将严重影响骨折固定手术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给予上肢骨折患儿有效麻醉对手术治疗意义重大,本次我院特使用瑞芬太尼对此类患儿进行诱导麻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4月~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上肢骨折患儿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研究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4.2~12.6岁,平均年龄(7.14±1.06)岁,其中腕骨骨折12例,尺骨骨折10例,指骨骨折9例,肱骨骨折15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3.9~12.7岁,平均年龄(7.43±1.39)岁,其中肱骨骨折16例,指骨骨折11例,尺骨骨折8例,腕骨骨折1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 本组研究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选取1%利多卡因,7mg/kg,行臂丛神经常规阻滞。

研究组在给予常规麻醉前,选取10μg/kg瑞芬太尼通过静脉推注方式进行诱导麻醉,随后再根据对照组方式行常规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两组术后疼痛恢复时间;两组出现发热、呼吸急促、鼻充血等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及两组术中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波动情况。

1.4 统计学 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麻醉效果消散时间 研究组给予麻醉药物后到药物起效时间为(3.38±1.2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6.17±1.68)min,(t=9.062,P=0.000;P<0.05);研究组手术结束后患儿恢复知觉时间(9.38±1.06)min,相比对照组术后知觉恢复之间(11.64±1.93)min明显更短,差异显著(t=6.961,P=0.000;P<0.05)。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n=46)中发现2例(4.35%)患儿出现发热反应,出现呼吸急促、鼻充血反应各1例(2.17%),共4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4/46);对照组(n=46)中出现发热反应患儿4例(8.70%),出现呼吸急促患儿3例(6.52%),2例(4.35%)发现鼻出血反应,共发现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7%(9/46),相比研究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x2=4.868,P=0.027;P<0.05)。

2.3 对比各项生命指标波动情况 术中研究组患儿呼吸频率为(23.47±1.59)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6.89±2.04)次/min,(t=8.968,P=0.000;P<0.05);研究组收缩压(121.5260±14.28)mmHg,低于对照组术中收缩压(129.34±19.52)mmHg,(t=2.191,P=0.031;P<0.05);研究组舒张压(80.16±1.34)mmHg,相比对照组(92.57±1.44)mmHg,(t=42.770,P=0.000;P<0.05);研究组术中心率(80.16±2.69)次/min,相比对照组(89.34±3.17)次/min明显更低,(t=14.976,P=0.000;P<0.05);研究组术中各项生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上肢骨折指人体肩部、上臂、手部、腕部等上肢组件受外力做作用出现骨折病症。年幼小儿因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加之活泼好动天性极易引发骨折症状[3]。在临床治疗中,给予有效麻醉对于保证骨折患儿手术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瑞芬太尼为一种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是常见麻醉性镇痛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方式注射,可在进入人体后1~2min内快速在血液、组织中水解,达到血-脑平衡[4],拥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多与其他麻醉性药物联用,被广泛应用在外科简易手术中,效果显著;瑞芬太尼还可引起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作用,临床中可有效减小患儿生命体征波动,毒副作用较小,有效保障患儿安全。

综上所述,对上肢骨折患儿给予手术治疗前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可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提升临床麻醉效果,可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许霞. 用瑞芬太尼对行手术治疗的上肢骨折患儿进行诱导麻醉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8):44-45.

[2] 张黎娅. 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诱导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1):104-105.

[3] 尹亚岚, 陈亮, 马跃成,等. 在术中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维持麻醉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5):53-54.

[4] 王辉. 上肢骨折术中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对比分析[J]. 北方药学, 2017, 14(4):177-177.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对比分析
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效果观察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