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40例*

2018-10-30陈志雄李清胡雅琴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芍药传导甘草

★ 陈志雄 李清 胡雅琴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南昌 33000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通常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较为常见,以疼痛、麻木、感觉减退以及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严重情况下可引起溃疡、坏疽,甚至是截肢,使患者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中多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纠正代谢紊乱 、改善微循环及氧化应激以及神经营养等措施实施治疗,但是获取的治疗疗效不佳。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接受中药敷贴辅助治疗的效果实施简单剖析,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获取我院伦理会的批准同意下,在2017年3月—2018年3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T2DM)防治指南2013》)[1];②年龄在18~75岁;③病情稳定,可配合治疗及调查;④均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主动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或伴有严重并发症。②存在听力障碍、沟通及智力及精神障碍患者、不能良好配合治疗的患者。

剔除标准:①在调查期间病情出现恶化,无法继续参与研究的患者;②由于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患者;③未严格按规定接受的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2.0±5.3)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1.5)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为(52.0±4.7)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使用甲钴胺(生产厂家: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7884,规格:1mL:0.5mg×5支/盒)500ug皮下注射,1次/d,共接受为期30d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选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基本组方为:当归15g,甘草12g,川牛膝、鸡血藤、白芍、川芎、地龙各10g,桑枝8g。打粉后用黄酒调制,用穴位贴固定于内庭穴、三阴交、鱼际穴、足三里、太溪穴以及涌泉穴这六大穴位。由专科护士严格按照医嘱每日敷贴3~4个不同穴位,敷贴时间为4~8h,共接受为期30d的治疗。护士在实施贴敷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所要贴敷穴位的取穴方法以及贴敷方法,便于患者出院后能够自行实施贴敷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踝肱指数(ABI)以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情况。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周围神经病变评分远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均远优于参照组,且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评分情况(n=40) 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日常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由高热量、高脂肪而引发的疾病类型不断增多,最为典型的一种就是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患者机体代谢性出现紊乱,如果不能使高血糖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很容易对机体多种重要器官产生慢性损害[2]。并且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使患者的感觉及运行神经传导等出现障碍。众多学者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产生是在机体代谢紊乱、细胞因子异常、循环障碍、免疫因素、氧化应激以及缺乏神经营养因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如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以及导致患者出现溃烂甚至截止等严重后果。

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采取西药实施治疗。本研究所选用的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的衍生物,能够参与物质甲基交换的过程中,可直接进入到细胞当中,对卵磷脂以及轴浆蛋白质的合成可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可促进轴突受损区能够进行再生,使神经组织修复速度进一步加快,进而到达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的目的[3]。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痛症”“消渴病”以及“痹症”等范畴,病情出现缠绵不愈的主要原因是在消渴症的长期影响下,导致机体出现气阴两虚以及元气日衰等病症。所以治疗此病的关键就是舒筋活络、行气运血[4]。而本研究所选用的加味芍药甘草汤是主要治疗“脚挛急”的中药复合制剂,并且可用于治疗津液受损、筋脉失濡以及阴血亏虚等症状,期基本组方有当归、甘草、川牛膝、鸡血藤、白芍、川芎、地龙以及桑枝。其中甘草、川牛膝、鸡血藤、白芍、川芎、当归,可发挥良好的缓急解痉、止痛镇痛以及活血等特点。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以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药物本身的渗透吸收作用,又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以及经络穴位的传导功能,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叠加治疗作用。本研究选择贴敷的穴位有内庭穴、三阴交、鱼际穴、足三里、太溪穴以及涌泉穴。其中内庭穴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三阴交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理气止痛的功效;鱼际穴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足三里具有扶正祛邪、补中益气、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的功效,同时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太溪穴具有清热行气的功效,可缓解关节疼痛;涌泉穴具有缓解高血压、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将芍药甘草汤制作成贴剂贴于穴位,经由穴位传导药性,使药物吸收效率更高。同时皮肤在不断吸收药效后,可发挥活血及营养神经的作用,进而对机体血糖值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贴剂还能够通过穴位对经气、经络传导发挥刺激作用,可使机体的血气运行发挥良好的改善作用,对脏腑阴阳失衡的情况进行纠正,并刺激生长因子得以大量生成,进而对受损的神经进行修复,使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得以减轻,进一步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5]。并且本研究所选取的穴位点相对集中,更利于患者自行操作,依从性积极性更高;并且本次研究所选用芍药甘草汤是传统经典配方,简单易取。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治疗后的观察组周围神经病变的各项指标值改善情况同比对照组更优。由此表明利用芍药甘草汤贴敷相应穴位可有效发挥辅助治疗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辅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获取更加优良的治疗效果,值得于临床中实施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芍药传导甘草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芍药为谁生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