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羽毛球运动员反手高远球技术教学法的研究

2018-10-30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远球发力均值

彭 涛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一、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将所选运动员分为两队,运动员共计20名(每队各10名),然后再随机确定一个为实验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实验组针对反手高远球技术动作,在前期以无球的反手高远球挥拍为主,中期进行寻找击球点为主的不发力击球练习,后期再进行多球的完整动作发力练习;对照组针对手腕力量的控制,前期以反手高远球动作击球时展腕发力的多球练习为主,中期结合完整反手高远球动作寻找击球点,后期进行反手高远球完整动作的多球练习。

1.实验因素控制

所选运动员均为高中在校男生,且均未接受过反手高远球训练;教学中严格实施所设置的实验程序,在进行测试时由一名羽毛球教练监督;对统计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实验测量指标

反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考核指标;测试选用标准的羽毛球,测试者站在本方双打前发球线,击过对面场地双打后发球线,测试者必须达到这个要求才视为有效,每人击打20球,每球1分,总分20分。

二、实验的实施

(一)将所选20名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第一阶段反手高远球练习,实验组运动员进行的反手高远球挥拍练习;对照组运动员针对手腕力量的控制练习,很快掌握动作后,运动员互相掷球开始多球练习。

(二)两队运动员分别进入第二阶段练习,实验组运动员互相掷球,结合完整动作在不发力的情况下,运用多球练习反复寻找击球点;对照组运动员开始结合完整反手高远球动作进行练习。

(三)两队运动员分别进入第三阶段练习,实验组运动员开始进行多球发力练习;对照组运动员也进行完整挥拍动作多球发力练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击高远球得分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将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定两组的得分平均值做差进行t假设检验。提出原假设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均值x无显著差别,备择假设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对两组得分均值差进行显著性水平为0.05的两总体t检验。查表知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18的t值为1.7341,且由两组均值差做出的t值为0.958<1.7341。故接受原假设,可以认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二者的差异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表2 实验前后实验组反手高远球得分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对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得分平均数进行比较,选定实验前后的得分平均值做差进行t假设检验。提出原假设为:实验前后实验组的平均得分x无显著差别,备择假设为:实验后实验组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实验前实验组的得分均值。对实验前后得分均值差进行显著性水平为0.05的两总体t检验。查表知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18的t值为1.7341,且由两均值差做出的t值为17.238>1.7341。故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可以认为实验后实验组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实验前实验组的得分均值,说明经过教学后,实验组的运动员反手高远球技术显著提高。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两种训练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对技术动作,发力练习前后的调整,做出了较明显的比对,以基本技术动作为基础练习,多球的发力练习为后期练习的训练方法,在相同的训练时间内,明显好于以发力练习为基础练习,发力结合完整技术动作为后期练习的训练方法。

(二)建议

在今后的反手后场高远球训练中,特别是针对基础练习者的训练,前期应当多以无球的基本动作挥拍为主,在基本动作完整定性的前提下,再做寻找击球点的不发力练习,这两项基本功完成较好的前提下,再进行多球发力练习就会提高训练效率,同时提高击球质量。

猜你喜欢

高远球发力均值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
应用运动类APP分析羽毛球挥拍对击后场高远球的影响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