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细鳞鲑肠黏膜结构研究

2018-10-30左愈臻武凡琳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肠绒毛中段绒毛

左愈臻,纪 鹏,武凡琳,邓 婕,贾 宁

(1.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畜牧兽医局,74140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 730070)

秦岭细鳞鲑 (Brachymystaxlenok tsinlingensis)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细鳞鲑属(Brachymystax Gunther)[1],中国仅1属1种,是一种野生名贵的陆封型冷水鱼类,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但由于人为偷捕、生境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布范围和存活数量逐年锐减。动物小肠不仅具有对营养物质充分消化与吸收的功能,同时也具有免疫屏障功能[2]。近年来,虽然有学者对秦岭细鳞鲑消化道做了部分研究[3]。但到目前为止,对秦岭细鳞鲑肠各段黏膜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保护我县分布的秦岭细鳞鲑这一珍稀物种,该试验对秦岭细鳞鲑肠黏膜结构和黏膜免疫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秦岭细鳞鲑肠黏膜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样品处理

5例秦岭细鳞鲑(♂3,♀2,体长为14.1-31.6 cm,体重为25.8-260.4 g)肠由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畜牧兽医局人工驯化基地提供。将鱼解剖后,迅速取出肠前、中、后3段,用新配置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置于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0.1 mol/L;pH=7.4)中固定。同时,在鱼解剖后30 min内从前段肠、中段肠和后段肠黏膜分别切取数块(1 mm3),固定于2%多聚甲醛-2.5%戊二醛溶液中预固定,4℃冰箱保存。

1.2 石蜡切片及染色

常规石蜡包埋,制备连续横断切片(5 μm),每隔10张取1张。经HE染色、高碘酸-Schiff氏(PAS)染色和甲基绿派诺宁 (Methyl Green-Pyronin MGP)染色及甲苯胺蓝(MTB)染色,光镜下仔细研究肠结构。

1.3 测量和数据处理

取各段肠绒毛走向平直、结构完整的切片,用OLYMPUS BX-UCB/BX61型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测量和计数。每段肠选择5张切片,在低倍镜下,每张切片选择5个视野,每张照片选5根典型绒毛,用接目测微尺测定其高度(绒毛基部到绒毛顶端)和肌层厚度,分别计算各段肠中绒毛的平均高度和肌层厚度平均值。数据处理采用SPASS10.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比较。

2 结果

2.1 秦岭细鳞鲑肠黏膜结构

秦岭细鳞鲑肠壁有四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黏膜层由黏膜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肌层是平滑肌,有较厚且明显的内环肌和很薄而不明显的外纵肌两层。浆膜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前段肠壁较厚,黏膜有褶皱突向肠腔,肠绒毛密集且短宽,且顶端有典型的嗜酸性纹状缘;固有层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肠腺;黏膜下层未见肠腺,肌层相对厚,平均厚度为343.5±4.2 μm(图 1A)。 中段肠壁较厚,有 16-20个长度不等的指状绒毛突于肠腔 (平均长度330.6±16.3 μm)、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未见肠腺分布(图1B),肌层较薄。后段肠绒毛稀疏且粗而短小,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均有一定数量的集合淋巴小结,其生发中心明显(图1C),固有层有少量肠腺分布,肌层较厚。

秦岭细鳞鲑不同肠段的肠绒毛高度以前段肠最高,平均高度为 460.4±23.8Aμm,中段肠、后段肠依次降低;前段肠、中段肠、后段肠绒毛高度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1)。肌层以前段肠最厚,平均厚度为 856.7±5.6Dμm,中段肠(平均58.3±2.4Iμm)、后段肠(平均 115.6±4.7Eμm);前段肠、中段肠、后段肠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 1)。

图1 秦岭细鳞鲑肠黏膜结构(HE)(A:前段肠;B:中段肠;C:后段肠)

表1 秦岭细鳞鲑肠组织结构变化特点

3 讨论

动物肠道的功能包括消化与吸收。消化功能指的是将食物消化成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功能指的是吸收营养物质与水分。动物小肠黏膜结构是否完整或状态是否良好是保证其发挥基本功能的前提[4]。资料显示,肠黏膜绒毛高度与肌层厚度是衡量小肠消化与吸收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5]。P Saenphoom[6]研究发现肠绒毛的高度和肠接触营养物质的面积有必然联系。周艳华等[7]研究发现,小肠的黏膜与肌层的厚度和小肠节律性收缩与食糜机械消化效率有必然联系。秦岭细鳞鲑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前段肠壁较厚,肠绒毛密集且短宽,顶端有典型的嗜酸性纹状缘;固有层有一定数量的肠腺;黏膜下层未见肠腺。中段肠有16-20个长度不等的指状绒毛突于肠腔,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未见肠腺分布。后段肠绒毛稀疏且粗而短小,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均有一定数量的集合淋巴小结,其生发中心明显,固有层有少量的肠腺分布。前段肠绒毛高度最高,三段肠从前到后依次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肌层以前段肠最厚,三段肠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该研究结果在以往研究中无报道,相似报道也仅仅卿素珠[3]等人通过运用大体解剖、常规组织学方法对秦岭细鳞鲑的消化系统组织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后发现秦岭细鳞鲑消化道组织结构与其肉食性功能密切相关。本文揭示的秦岭细鳞鲑肠黏膜形态结构及特点对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显著价值。

猜你喜欢

肠绒毛中段绒毛
猫笔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初生麋鹿小肠的组织学研究※
鹅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肠绒毛形态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AC34单丁/丙酸甘油酯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东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带叠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吹绒毛
夏日毛绒精灵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