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且乐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2018-10-29王哓鸣楼婷刁卓璐

健康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诸暨市百岁老人儿媳

王哓鸣 楼婷 刁卓璐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不愁了,健康长寿便成了人人向往的目标。据统计表明,浙江省诸暨市有55位百岁老人,位居绍兴市所辖各县(市、区)第一位。诸暨市中医院走访了其中的几位百岁老人,发现了一些长寿秘诀。每天乐呵呵

诸暨市牌头镇长潭街有位老人叫边冬球,她出生于1916年1月,今年已经102岁了,她依旧身体硬朗,日常起居都能自理。

一下车,只见边冬球老人早就候在停车场了,看到我们来了,老太太踏着小碎步走过来,笑呵呵地和大家打招呼,邀请着去屋里喝茶。那天时晴时雨,不冷不热的,我们便提议坐在院子里,拍照也方便些。

边老太太和儿子住在一起,这是一幢二层楼房,虽然盖得有些年份了,但打理得清清爽爽。房子前后各有一块菜园子,种着一些时令蔬果,自给有余。房前院内、屋里屋外、楼上楼下整洁干净,看得出这户人家勤劳节俭的家风。

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和老太太的儿媳聊着天,老太太始终面带笑容在旁听着。老太太的儿媳比较腼腆,不善言语,一般是我们问,她回答,边老太太也会插嘴搭话,看得出她的听力还可以,思维敏捷,说话有条有理。叙述中得知,边老太太是童养媳,出生3个月就被抱到男方家里,好在边老太太的公公婆婆把她视为己出。虽然有好公婆,但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生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在3岁时出麻疹去世了,丈夫在40多岁时因病撒手人寰。说到年轻时,边老太太感慨那时候干农活太辛苦,种菜、养猪、砍柴等样样要操心。她一直和儿子住在一起,目前由儿子、儿媳照料日常起居,如今已四世同堂了。也许是经历了生活的艰辛,边老太太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来不烦心小辈们的事情,无心无事,每天乐呵呵的。

边老太太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仍精神矍铄,身体状况良好。据说3年前还能穿针引线,看看电视。十几年前患了白内障,也做过手术,但近几年视力又下降了不少。边老太太生活很有规律,基本每天坚持早上6点起床,晚上7点左右睡觉。早饭很简单,就一碗泡饭,吃完后就在屋前屋后逛逛,去菜地里拔拔草,或是去邻居家串门聊天。有时候下午困了,就在躺椅上眯一会儿。平时也经常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时候还会自己烧面条吃。

饮食上,边老太太喜欢吃蔬菜、鸡蛋和豆制品,不爱吃油腻的食物。如果吃饭时有喜欢吃的青菜,她可以多吃半碗饭。前几年,她还喜欢喝点黄酒,每天中午喝上一杯,有时候下午肚子饿了,就着黄酒,吃点小点心,去年开始就不再喝了。当问她,保健品吃不吃时,老太太说,也就是不定期吃点黄芪生脉饮,没有什么特别。

情况了解得差不多,我们提议去看看老太太的卧室,儿媳说在楼上。“樓下不是有房间吗?”我们表示诧异,毕竟是上百岁的老人了。儿媳解释道:“二楼干燥,和我们一起住二楼照顾也方便些。”原来边老太太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双手掌指关节都已经变形了,一楼潮湿对身体不好。好在老太太腿脚还利索,上下楼没问题。在我们提议下,老太太笑呵呵地楼上楼下走了两趟,确实不简单啊,这哪像是年过百岁的老人?

凡事不操心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住诸暨市陶朱街道花山村的赵世魁老人,今年已经103周岁了。岁月在老人的脸上留下了道道痕迹,但依旧遮盖不住作为一名早年知识分子的内在气质。

赵老是一个心急的人,采访当天听说记者要来,早早就等在那里。

赵老生养了4个儿子,2个女儿,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平时在几个儿子女儿家轮着住。他年少时家境殷实,父亲是个银行家。赵老从小跟随父亲在杭州长大,年轻时是位美男子,多才多艺,吹口琴、拉二胡、唱歌都喜欢,曾经做过英语教师,后来到河南铁路系统工作。曾被打成右派,文化大革命时,也吃了不少苦,下放劳动才回到了老家赵家村。

由于年少时家庭条件优越,赵老养成了“少爷脾气”,他对“吃”一直很讲究,喜欢吃甜食。成家后,妻子总是把好吃的都留给他。现在赵老的心性还像个小孩子,子孙轮流照顾,凡事都不操心。赵老的胃口很好,女儿赵亦红说:“现在我爸每天的早饭都是一包藕粉加几个小面包,有时候吃完早饭才没多少时间,就在问什么时候吃中饭,我就给他吃点零食。我爸最爱吃鸭肉汤,一看见饭桌上有鸭肉汤,眼睛都亮了,饭也能吃一大碗,就是不爱吃蔬菜,我们都要哄着他,说不吃蔬菜就要打针,那样他才会吃几口。”

“我爸现在还要拉着玄孙子玄孙女们教他们念英语,我们都不让他教。近几年眼睛花了,话也不太讲得清楚了,可能有些老年痴呆症,脑子一时清楚一时糊涂。”赵亦红说。在交谈中,我们无意说了一句杭州话,被老人听到了,他十分兴奋地用杭州话对我们说:“我也是杭州人。”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滔滔不绝地和我们说着相同的几句话,隐隐约约的好像是在说教过英语啊,跟梅兰芳唱过戏啊之类的……这也许是他记忆最深、最值得自豪的事情了。

从来不挑食

见到102周岁的老人杨金姣时,她正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带着一顶灰色毛线帽,穿着一件紫红色棉袄,耳朵有些聋了,但看到我们走进家门,眼睛亮了一下,看得出挺开心的。

杨老太育有三个儿女,现在住在小女儿家中,据女儿女婿介绍,老太太一餐能吃下一大碗饭,从不挑食,平时会吃一些人参,其他补品是不吃的。“从小妈妈就常说‘念经婆婆靠饭力这句话,教导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吃饱饭。”女儿说。有这样的观念,即使生病、不舒服,杨老太也要坚持吃下一碗饭,因为她坚信,人是铁、饭是钢,如果不吃饭,就不会有力气。这个观念与她父亲有着莫大的关系,原来她的父亲是诸暨有名的郎中,叫杨巨福,常同她说起书中记载,大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体等功效。所以,一直以来,杨金姣不管是对待儿女,还是孙辈,常常会说起“念经婆婆靠饭力”这句话,教育孩子们多吃饭,不挑食。

但说到杨金姣的脾气,女儿女婿异口同声地说,简直是“火着茅草,一点就着”的急脾气。杨金姣原来住在暨阳街道马村,由于性子直,快人快语,她往往是有什么说什么,干起农活来也不输男人,年轻时在村里说话很有份量,村干部都会听她的建议。“她这样适当地宣泄,心直口快的,倒是不会把事情郁结在心里。”女婿说。杨老太还有一绝活,就是帮村里的乡亲们办“宴席”,凡是有红白喜事时,烧个三、五桌的菜是没问题的。

上述三位百岁老人是诸暨市55位百岁老人的缩影。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绍兴市名中医侯春光全程参加了诸暨市百岁老人的调研工作,他总结道:

“寿者秘诀:生活简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敢于吃苦,勇于担当,不辞辛劳,心情直爽,坦荡善良,善于忘忧。饮食荤素皆宜,坚持米饭主食。少量饮酒,不沾不良嗜好。家庭和谐,子孙孝顺。”是啊,百岁老人各有各的活法,他们每天过得顺心,吃得开心,所以,长寿的秘诀其实也挺简单。

猜你喜欢

诸暨市百岁老人儿媳
北京百岁老人突破千人
百岁老人
“儿子儿媳秀恩爱”等十二则
江苏省如皋市百岁老人385位
婆婆应该明白
回娘家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