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策略探微

2018-10-29苏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教学质量教学方式

苏虹

【摘要】良好的空间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当小学生形成了空间概念,他们就能够很容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特征、相互关系进行感知,并且可以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和重组,从而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几何学习变成了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述上发生的变化,更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重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落到实处,能够结合数学学习的内容,创新培养的方式、方法,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几何知识学习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结合实际进行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的经验

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关于空间和图形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着手,创设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一个教学氛围中给学生呈现出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使得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空间和图形,从而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为空间观念地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教学,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来进行教学,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牛奶盒,测量长度发现其长为10厘米,宽是6厘米,高为4厘米,现在对牛奶盒进行包装,让学生思考在打包1瓶牛奶、2瓶牛奶、3瓶牛奶时分别需要有多少种打包方式?哪一种打包方式更加节省?通过拿学生比较熟悉的牛奶盒作教学素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方便学生的操作,使得空间教学更加的直观.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问题,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这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又例如,在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以相框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给相框安装玻璃时,玻璃的大小就是相框的( );如果是给相框加装木条时,木条的长度就是相框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正确地区分面积和周长.

二、引导学生参与操作,从而建立空间的表象

众所周知,思维的形成是从动作开始的,如果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有效的發展,所以人的手和脑之间的联系是着千丝万缕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所以直观的展示、实际的操作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所学习的内容,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操作中,在动手和参与中获得一个感知,从而建立空间表象.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在长度分别为8 cm、10 cm、14 cm、22 cm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取三根构建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有四种组合方式,但是其中只有两组才能够构建三角形,另外两种是不可以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因为参与了操作,因而很快就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相加都需要大于第三边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中去,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不仅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空间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当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多之后,对空间图形的感知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随之空间观念也会逐渐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课堂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根据教学的内容,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设计高质量的交流问题,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中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这样的交流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特征,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经过裁剪、拼接,形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拼成的长方形和之前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之后发现,虽然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相比,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面积却没有变化.教师可以继续追问:“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拼接而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对应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究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帮助,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在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从教学观念、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磊.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2):65-70.

[2]张景玲.略论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146-147.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教学质量教学方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