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导学案”的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18-10-29陈小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导学案

陈小荣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比较普遍,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教学的方式也相当多,有的使用得很合理,有的则显得机械和僵化,甚至作为一个形式来完成,笔者就这几年笔者所在学校导学案的教学使用过程中的简单体会来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导学案的布局;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导学案的作用“导”与“引”

好多年前,笔者所在学校就已经使用导学案教学了,一般地,由本组教师通过合作编制出每个年级的导学案,全组教师统一使用.这样全校师生共用一套方案,容易做到学习进度相同,上课讲授例题相同且上课的教学顺序也相同,有助于使年轻教师更好地上手.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导学案的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数次中考、期末考试均位于本区前列,校长在外时也引以为豪.但是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基础有些差,这样仍沿用以前的导学案就出现了问题,这时笔者就思考问题出在哪儿呢?于是笔者就从导学案的设计上着手进行改变,通过理念和方法的改变,努力改变现在的窘境.以“一切从学生出发”和以学生现有水平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从而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过程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使用方式,使导学案的作用最大化.为了做到这一点笔者采用以下方法,努力改进导学案的设计.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多考虑同学们的整体知识的储备

导学案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点是教学的一种高境界,学是为了不学,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一般地,导学案的使用是教师要求学生把导学案预先设计的问题通过预习的方式写在导学案的纸上,然后通过练习的方式加以反馈和评价.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不够深入了,学生们一般满足于把新知识从书上抄到导学案上,对新的知识点有一点了解,但是对新的知识点几乎不理解.为了改变以上状况,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理解能力等不同情况,并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体现这一点,做出有针对性地改变.为了加强学生预习的效果,在数学课堂用的导学案中不体现引入新课,而是直接出现新课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以课前预习题的方式来体现.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笔者在每个导学案的前面都设计有2个~5个预习题,让同学们在讲授新课之前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独立完成,教师当堂督促学生完成,并由学生进行自批,让做的正确的几位同学分析这几个基础的练习题所要展现的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重视预习,并知道预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对每次预习题的正确率进行记录并打分,从而激励学生进行预习.通过预习、练习让学生总结出这堂课的新的知识点,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并进行梳理,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预习题的正确率很低,教师在课后让这些学生到办公室重做并进行督促,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例如,笔者在“一次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笔者的导学案设计就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而是采用直接在导学案中设计以下问题:

1.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哪些?用序号表示.

学生从形式上看到y=3x中b=0,y=2x+5中b=5.这样让学生从形式上比较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不同.这样通过具体题目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预习时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而不是对概念的简单识记,同时督促学生进行预习.通过每天进行的“课前”练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好的意志品质.

二、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引”

“引”和“导”是联系在一起的,教师通过导学案体现出导教的功能,这种导教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导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努力做到精讲会练.

通过形式上的不同让学生概括出y=kx+b和y=kx,从而总结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当b=0时,y=kx+b就变成了y=kx,这样就归纳出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形.从而得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这一重要结论.

教师在导学案的例题讲授中不只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而是让学生全程参与,从而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因此,在导学案中例题不能多,要少而精.教师要少讲、多点拨,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在例题的编制过程中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知识能力相匹配,以基础为主,不能怪、偏、难.为了扩大课容量而多讲例题,应做到精讲会练,要练到点子上.

三、导学案使用的关键——课堂练习的合理使用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学”,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如何发才能挥出导学案的作用,努力做好“引导”工作,“总结”工作.前面已经讲了导学案的预习引导作用,并进行了必要的例题讲授,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课堂练习的坡度变化与基础化并重,鼓励学生当堂完成、当堂总结提高、当堂反思,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高涨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堂练习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出现,可以进行合理的提高.

通过课堂练习既巩固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内涵,又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如(1)题中求k的值暗含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四、导学案课后练习的作用——巩固和提高,有指向性

导学案的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形式的新颖性、内容的前瞻性.课后作业可以出现一个至两个大题目,并有一个下一堂课的预习题.

如“一次函数的概念”的课后作业中出现已知正比例函数y=kx满足x=1,y=2,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这样一个导学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通过这个导学案努力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导学案的最后可放上一个拓展提高题,让每一个有能力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提高.

如,“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導学案中可以出现以下的一个拓展提高题.

通过对“一次函数的概念”这一个导学案进行优化设计,改变了以往从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分析知识点,总结例题,课堂练习到课堂小结的常规步骤和方法.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优化后的导学案中着重强调以预习为主,在整个新课的讲授中时时刻刻对预习内容进行加强.同时例题的讲授不只是教师单独讲解,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通力合作,归纳和总结出“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内涵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另外,及时练习、当场巩固可以满足记忆规律,真正做到趁热打铁,及时有效地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最后在课后练习的设计过程中,体现基本题和拓展题同时并存的局面,从而让好学生课后有余力进行拓展提高.另外在课后作业中也有下一个导学案中要求掌握的一个新的知识点的题目.这样的一个导学案就做到预习中有复习、复习中有预习,从而做到重复出现,螺旋上升的情形了.通过以上的设计努力使导学案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巩固提高,课后反思总结和拓展提高以及与下一个单元的衔接.这样一环接一环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容量合适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的训练.

四、总 结

利用导学案实现导学,通过教师——导学案——学生,把教师从繁重的讲授任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阐释者,而是对话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合作者.教师越来越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努力做到课前多预习,课堂多复习,多巩固,课后多思考、多总结、多拓展.这样让教师和学生都从导学案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钟扬.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21):133-134.

猜你喜欢

导学案
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刍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方法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