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血清脂联素、神经发育的影响
2018-10-29许津莉赵美林曲海新郭华贤
许津莉,赵美林,曲海新,郭华贤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075000)
早产儿体质量越低,其器官发育水平越差,出生后早期易合并较多的其他严重疾病,同时早期能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易导致生长发育落后,影响远期的神经发育等[1-2]。早期综合干预是在婴儿大脑发育初期给予良性刺激、充分开发大脑潜能而改善其神经行为异常发育,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提高其智力运动发育水平,接近正常的健康婴儿[3]。人血清脂联素(ADP)是由脂肪组织细胞表达,在调控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方面作用突出。现已有的研究表明,随着胎儿胎龄的延长,胎儿脐血ADP水平逐渐上升[4],但目前关于早产体质量儿与血清ADP、神经发育方面的关系研究国内鲜有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间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早产低体质量婴儿100例,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家长自愿的原则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纳入标准[5-6]:(1)符合胎龄小于37周、体质量小于2.5 kg的早产低体质量婴儿标准;(2)无合并影响本研究结果的遗传性疾病。排除标准[5-6]:(1)甲状腺功能低下者;(2)苯丙酮尿等遗传代谢性疾病者;(3)先天畸形者;(4)先天性心脏病者;(5)父母的文化程度影响了婴儿被干预的依从性者;(6)21三体综合征者;(7)败血症者。两组婴儿性别比、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并发症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分娩的足月儿30例为健康组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体检、常见病防治及营养指导等常规干预措施。研究组进行早期综合干预:从12 d至12个月每月进行1次随访,建立干预档案,内容包括《新生儿围产期健康信息卡》《0~3岁发育训练记录》等。干预组采用鲍秀兰[5]编写的《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的干预措施:包括采用婴儿游泳、抚触、智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脑苷肌肽及营养素药物等治疗。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家长参加育儿培训班,学习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喂养知识与方法、疾病预防等科学育儿方法,学会婴儿抚触、被动操。同时以婴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血常规化验及营养评估,早期发现脑发育及营养不良状况。(2)对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及姿势异常,疑似脑瘫的婴儿坚持在康复中心由康复医学科专业治疗师进行运动疗法,包括大运动及精细运动疗法,理疗1次/d,每次持续30 min。(3)婴儿游泳每周1~2次,抚触1~21次/d,每天多与婴儿进行语言与视觉交流,可辅助适当的玩具等。(4)采用脑苷肌肽等促进脑代谢药物、营养素进行治疗。
1.3评定指标
1.3.1评估4个不同时期(3、6、9、12月龄)婴儿的自发运动、交互行为活动和发育 主要的观察参数包括:自主神经功能的稳定性、行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环境和人与物品)、运动项目(功能性运动活动和非功能性自发运动谱)。采用修订版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7-8]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主要包括智力发展指数(MDI)与精神运动发展指数(PDI)。MDI与PDI对矫正年龄1岁的早产儿评定标准,≥130分为非常优秀,120~129分为优秀,110~119分为中上,90~109分为中等,80~89分为中下,70~79分为临界状态,≤69分为发育迟缓。
1.3.2ADP水平 分别留取婴儿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3、6、9及12个月的静脉血各1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置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DP水平。
1.3.3体质量、身长、头围的测量[9]体质量采用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儿童秤(量程50 kg);身长测量取卧位使用WB-Ⅱ量器测量(1.1 m长);头围采用统一的软尺(误差小于或等于0.1 cm)。
2 结 果
2.13组婴儿BSID评分比较 干预组婴儿BSID评分在3、6、9及12月龄均低于健康组的,高于对照组的,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在12月龄综合干预BSID评分基本接近优秀水平,且接近健康组婴儿水平(P>0.05),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1。
2.23组婴儿ADP水平变化比较 3组婴儿出生第1天时,干预组与对照组ADP水平相当,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经12个月的早期综合干预,干预组的ADP水平逐渐上升,在第12个月时ADP水平接近健康组(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3组婴儿BSID评分比较±s,分)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健康组比较
表2 3组婴儿ADP水平变化比较±s)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健康组比较
表3 3组婴儿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s)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健康组比较
续表3 3组婴儿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s)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健康组比较
2.33组婴儿体质量、身长、头围比较 3月龄时,3组婴儿组间体质量、身长、头围体格发育3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12月龄,干预组体格3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逐渐接近健康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早产低体质量儿易感染,常伴有脑病、颅内出血、呼吸暂停等并发症,消耗能量多,若婴儿体内营养物质不足,阻碍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可能直接影响神经行为等远期预后[10]。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及早期营养支持技术的不断完善,早产低体质量儿的病死率明显降低,而其出生后的神经发育等问题已成为新生儿科新的挑战。婴幼儿脑组织发育尚未固化,故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尚处于初级阶段。唐琪等[11]研究显示,早期给予大脑良性刺激,可使早产低体质量儿大脑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促进其行为神经正常发育,降低其伤残的发生率,使智力发育水平正常,但若忽略早期干预,高危儿易出现软组织挛缩、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增加后期的治疗难度。本研究显示,早期综合干预婴儿,在12月龄BSID评分基本接近优秀水平,且接近正常足月婴儿的神经发育水平,高于未进行干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这表明经过早期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的神经发育,预防或减轻其伤残的发生[12-13]。
人血清ADP在调节糖类、脂类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围生期调控胎儿及新生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14]。已有研究表明胎儿脐血ADP水平与胎龄呈正相关[15],但目前就早产低体质量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EUGR)与二磷酸腺苷(ADP)水平关系的相关研究,国内文献鲜有报道。LINSELL等[16]和SCHIEVE等[17]认为早产及低体质量均可能是影响其ADP水平的主要因素。国内研究发现早产儿出生第1天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18],但第14天的ADP水平较第1天明显上升,当通过干预早产低体质量儿近足月后ADP水平趋于稳定。本研究显示,3组婴儿出生第1天时,早产低体质量儿均明显低于足月健康婴儿,与报道一致;经12个月的早期综合干预ADP水平逐渐上升,在12月龄的ADP水平较接近足月健康婴儿,明显高于未给予早期干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这表明ADP水平的高低可能与婴儿的生长发育相关。本研究显示,3月龄时,3组婴儿组间体质量、身长、头围体格发育3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9、12月龄,进行早期综合干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体格发育3指标逐渐接近足月正常婴儿,明显优于未给予早期干预的,这表明早期系统的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的体格发育起到了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在1岁内进行综合干预早产低体质量生长发育迟缓儿,可有效促进神经发育,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而血清ADP水平可能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