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南省230户蜂农调查的蜂农养蜂 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29罗凌娟李云凤刘浩邦杨若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蜂农养蜂业蜂产品

罗凌娟,李云凤,刘浩邦,杨若鹏*

(1.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云南 昆明 650204; 2.红河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养蜂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云南省蜂业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养蜂历史,蜜源植物多、分布广泛,具有发展养蜂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云南养蜂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养蜂生产还在以传统的家庭养蜂为主,蜂农老龄化问题严重。蜂农是养蜂生产的主体,其生产意愿与生产行为是影响蜂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已有研究关注于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张怡[1]对农户花生生产行为分析发现,农户非农收入比例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种植花生的意愿及规模,比较经济效益、与县政府的距离、销售情况对农户种植花生意愿及规模具有正向影响。冯璐等[2]研究发现,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和生计条件差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低,小农机推广率高、科技扶持力强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高,成本投入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王文智等[3]研究发现,技术培训、市场检验检测、政策支持等外部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安全蔬菜的生产行为。陈迪钦[4]研究发现,家庭农业劳动力数、家庭耕种面积、负债情况对农户生猪生产行为影响为正,非农收入来源数、户主受教育程度、疫病对农户生猪生产行为影响为负。李冬梅等[5]研究表明,种植规模、新品种的增产效果、农户的文化水平、农户对种子的熟悉度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种子价格、种植玉米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则具有负向影响。崔美龄等[6]对我国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生产成本、橡胶收入占比、雇工割胶、种植年限、价格态度等显著降低种植户的割胶频率,种植规模、雇工割胶、国家是否有补贴等则显著增加了种植户的割胶频率。

本研究基于云南实地走访的调研数据,分析云南蜂农的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指导养蜂业发展,刺激蜂农生产意愿提供参考,促进云南省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户基本特征

1.1 样本分布区域

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完成实地调研。样本分布区域为云南省11个县市,其中曲靖市罗平县50户,红河州蒙自市15户,个旧市15户,建水县15户,石屏县15户,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30户,普洱市思茅区30户,普洱市景谷县20户,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15户,盈江县10户,保山市龙陵县15户。共发放调查表245份,收回230份。

1.2 农户基本特征

1.2.1 年龄

蜂农年龄见表1。

表1 蜂农年龄分布

1.2.2 性别

男性蜂农占总调查蜂农总数的99%,女性养蜂人很少见。

1.2.3 受教育水平

蜂农受教育水平见表2。由表可知,从事蜂养殖的农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表2 蜂农受教育水平

1.2.4 从业时间

蜂农从业时间见表3。由表可知,多数蜂农从事养蜂10 a以上。

表3 蜂农从业时间

2 养蜂生产情况

2.1 生产方式

养蜂农户的放蜂方式有大转地、小转地、定地、定地+小转地4种。各种放蜂方式在各个地域的情况不同,大转地放蜂方式主要存在于罗平县,那里的蜂农为追求蜂蜜产量而采取了转地放蜂的养殖方式。数据显示,53.0%的蜂农采用定地放蜂养殖,19.1%的蜂农采用大转地放蜂养殖,5.6%的蜂农采用小转地放蜂养殖。

2.2 养蜂规模

大多蜂农的养蜂规模为80群左右。定地养殖受蜜源限制,养蜂规模较小。大转地养殖的蜂农饲养规模相对较大,为130~180群。

2.3 生产目的

农户养殖蜜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蜂蜜、蜂胶、蜂毒、蜂花粉、蜂蜡、蜂王浆等蜂产品。

2.4 收入水平

蜂农养蜂收入占家庭全部纯收入的比重见表4。蜂农的养蜂收入是其家庭的主要收入,80%的蜂农养蜂收入占家庭全部收入的40%以上。养蜂生产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强,导致养蜂收入不稳定。

表4 养蜂收入占家庭纯收入比例

2.5 技术采用情况

调查发现,蜂农养蜂技术大多是从经验中获得。学习养蜂技术的来源有师傅传授、子承父业、自己学习,这3种情况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9.6%、62.7%和7.7%。

2.6 机械化程度

大多养蜂农户所使用的养蜂工具老旧,并未引进新型机械化设备。仅在罗平地区小部分大转地农户具备运蜂车、放置蜂箱的机械平台、装卸车,摇蜜机等机械化设备。

2.7 组织化程度

调查发现,当地养蜂合作社较少,组织化程度低,养蜂合作社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蜂农对合作社的认识不足,加入养蜂合作社的蜂农仅占总调查样本的11.6%。

2.8 养蜂农户的生产意愿

调查发现,蜂农的养蜂意愿不强,67.9%的蜂农是由于长期从事养蜂工作,对养蜂有了感情才意愿继续从事养蜂业。

3 蜂农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3.1 影响因素及预计影响方向

本研究将影响峰农养蜂生产意愿的因素分为4类,分别是生产方式、技术采用、蜂产品销售市场环境、蜂农养蜂收益。

3.1.1 生产方式

放蜂方式与峰农的养蜂意愿密切相关,不同的放蜂方式其要付出的劳动艰苦程度、养蜂成本、收益也不同。转地养蜂比定地养蜂付出劳动力多,成本也相应增加,收益也得到了提高。在调查的地区中,大多养蜂农户是定地、定地+小转地放蜂方式,仅罗平地区大转地养蜂农户居多。专业养蜂农户较兼业养蜂农户投入养蜂生产的精力更多,收益更高。

专业养蜂的农户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一年中大多时间都在从事养蜂劳动,特别是大转地养蜂农户,一年四季走遍全国各地,居无定所的,对养蜂花费很大的劳力和时间,兼业养蜂农户,除了从事养蜂劳动活动,还从事其他农业生产活动。因此,专业养蜂农户养蜂收益更高,对养蜂生产意愿起到正向作用。

3.1.2 技术采用

技术采用包括养蜂技术来源、参加养蜂技术培训情况,采用良种情况等。养蜂技术的采用对蜂农的养蜂意愿的影响具有正向作用。

3.1.3 蜂产品销售市场环境

蜂产品销售是蜂农的最主要收入来源,蜂产品销售的难易、蜂产品市场的好坏直接影响蜂农的养蜂意愿。

3.1.4 养蜂收益

养蜂收益变量对蜂农养蜂意愿产生正向作用。蜂农收入越高,养蜂意愿越强。本研究选取了蜂农与本村其他农户收入水平做比较,作为养蜂收益的解释变量。

3.2 变量及其定义

假设蜂农愿意从事养蜂生产时,因变量为y=1;选择蜂农不愿意从事养蜂生产时,因变量y=0。假定蜂农养蜂意愿受到生产方式、技术采用、蜂产品销售市场环境、蜂农养蜂收益等4类共同影响,将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y,自变量定义如表5。

表5 养蜂意愿影响因素各变量赋值及其预期作用方向

3.3 模型构建

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式中,p表示蜂农愿意从事养蜂生产的概率,1-p表示蜂农不愿意从事养蜂生产的概率,i表示影响蜂农从事养蜂生产的因素个数,b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b0表示回归截距。

3.4 结果及分析

运用SPSS 17.0软件对230个样本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6)。研究发现,生产方式、技术采用、蜂产品销售市场环境、蜂农养蜂收益等4类因素对蜂农养蜂意愿的影响较为明显。与定地相比,定地+小转地、小转地、大转地等3种放蜂方式对养蜂意愿具有一定的负作用。蜂农的收入水平越高,其养蜂意愿越强。

表6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注:*、**、***分别表示达到在10%、5%和1%的水平显著。最大似然平方的对数值117.582,Cox-Snell拟合优度0.339,Nagelkerke拟合优度0.553,卡方值19.925。

4 讨论

通过以上对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蜂农养蜂意愿低,养蜂业的发展陷入困境,需要及时改变;2)蜂农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蜂产品,然而蜂产品商品化程度低,蜂产品市场不稳定,销售市场混乱,大多蜂农追求的是数量,质量得不到提升,养蜂收益低;3)养蜂人员老年化严重,专业人才缺乏,养蜂技术落后。

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7-12]:1)加大宣传养蜂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认可养蜂业的地位,尊重并且支持蜂农的养蜂行为;2)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引导蜂农发展现代养蜂业,采用新技术从事养蜂业,大力宣传养蜂合作社对蜂农的好处,实现养蜂的规模化与机械化;3)对蜂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创业资金贷款平台,举行养蜂业专家讲座;4)蜂产品销售市场严格管理,严格处罚假冒伪劣以及扰乱市场环境的行为。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蜂农养蜂业蜂产品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新冠肺炎对湖北省养蜂业影响的调查
湖北省将蜂产品纳入农商互联重点支持农产品范围
追花寻“蜜”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
晋城市蜂协为蜂农赠送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