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虫病原线虫和黄板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效果

2018-10-29陈瑞王国迪陈寅通汪彦欣盛锡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黄曲黄板毛毛

陈瑞,王国迪,陈寅通,汪彦欣,盛锡良

(1.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0; 2.杭州益农线虫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258)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Fabricius) 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为害萝卜、青菜、毛毛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重要害虫。其成虫啃食叶片,破坏生长点,且虫口基数大、寿命长,给作物生长造成严重为害;幼虫咬食蔬菜根部,造成缺苗毁种。长期以来单一且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其防治,造成黄曲条跳甲对多种杀虫剂的抗性迅速提高。加上其幼虫在土壤危害根部,成虫个体小、运动力强、繁殖力强,在生产上防治难度极大,农药使用极其频繁,严重威胁蔬菜的生产,不但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毛毛菜是杭州人最喜爱的叶菜之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种植结构调整和设施蔬菜的普及,毛毛菜的种植面积和复种指数不断扩大,给黄曲条跳甲的连续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多数化学药剂都以防治成虫为主,缺乏对地下幼虫和蛹的有效化学药剂,导致黄曲条跳甲的地下幼虫和蛹防治失控,出现成虫不断出土危害叶片的现象,使得黄曲条跳甲已被认为是近年来最难以防治的蔬菜害虫之一。

昆虫病原线虫(Enlomopathogenic nematode,简称EPN),是昆虫的专化性寄生天敌,以昆虫幼虫为主要寄主,并能使寄主致病死亡,在害虫可持续治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中,将幼虫控制在土壤中,不让其出土为害是其生态控制的核心[1]。本研究拟利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防治黄曲条跳甲地下部分的幼虫和蛹,用黄板诱杀地上部分的成虫,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EPN和黄板协同作用对毛毛菜地黄曲条跳甲的使用方法和控制效果,为生产实际中应用EPN防治毛毛菜地黄曲条跳甲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开展,土壤类型为黏土,pH值5.2,前作为毛毛菜。供试作物为毛毛菜,品种是早熟518快菜(天津子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线虫制剂为绿保安TM昆虫病原线虫(浙江绿神天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有效成分为小卷蛾斯氏线虫(S.carpocapsae)All,1亿尾·袋-1,海绵制剂。常规用药为3%辛硫磷颗粒剂,由徐州农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施药器械均采用WBD-16A型电动喷雾器(喷孔直径0.7 mm,工作压力0.2~0.4 MPa)。

1.2 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为常规用药,处理2为播前7 d、播后0和7 d各喷施线虫1次,处理3为播后0和7 d各喷施线虫1次,处理4为播前7 d、播后0 d各喷施线虫1次,处理5为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640 m2。出苗后统一悬挂黄板40块。昆虫病原线虫制剂于播种前7 d(6月8日)开始按照试验设计喷雾,667 m2每次用量为1亿尾,对水30 L均匀喷雾。

处理1按照农户常规农药防治黄曲条跳甲,共用药5次。6月8日,每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3 600 g撒施;6月14日,每667 m2使用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30 mL对水喷雾;6月21日,每667 m2使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 mL对水喷雾;6月28日,每667 m2使用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30 mL对水喷雾;7月3日,每667 m2使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 mL对水喷雾。

1.3 调查和数据分析

试验于2017年7月12日采收前调查黄曲条跳甲为害情况。毛毛菜受害分级标准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并加以改进。0级,无被害状;1级, 受害株叶片上有零星被害状;2级,受害株叶片受害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1/3以下;3级,1/3~1/2;4级,>1/2。调查方法采用“Z”字取样法,每小区选取30株,调查黄曲条跳甲成虫为害叶片情况,按分级标准分级,记录各级别受害株数,计算虫情指数和校正防效,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过程中同时观察各处理药剂对蝼蛄、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兼治作用以及对蚜虫、菜青虫等其他害虫的影响,并注意试验药剂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及毛毛菜生长、叶色等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区的虫情指数达到19.8,说明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较重。试验表明,各处理对黄条跳甲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有效减少种群数,从而减轻成虫的危害。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处理1常规化学药剂防效最佳,为91.0%,但施药太过频繁影响蔬菜品质,污染生态环境;处理2播前7 d、播后0和7 d各喷施线虫制剂1次,防效为89.5%;处理3播后0和7 d各喷施线虫制剂1次,防效为76.9%;处理4播前7 d、播后0 d各喷施线虫制剂1次,防效最差,仅42.3%。处理1常规用药每周使用1次,共5次,其虫情指数和防效与处理2使用3次线虫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搭配黄板使用线虫3次效果至少与常规用药5次效果相当。

表1 不同处理对黄曲条跳甲防效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

2.2 对毛毛菜的安全性

根据药后试验调查与观察,本试验中各处理均未见对毛毛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对毛毛菜表现安全。

2.3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试验期间同时可查见有小菜蛾、蚜虫、菜青虫发生,未见对其他有益生物的影响。但蛴螬在线虫处理区明显少于空白对照区,有待于下一步试验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黄曲条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针对黄曲条跳甲的发生特点和危害性,近年来对其生物学、生态学及利用EPN防治等均有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用EPN控制土壤害虫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2]。研究表明,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具有很好的控制效应,表现出感染性强、侵染持久及在田间的扩散能力强等特点[3]。在田间应用方面,利用其防治萝卜地黄曲条跳甲、韭蛆和梨小食心都有相关报道[4-6],但是对EPN防治叶菜地黄曲条跳甲的研究和田间应用较少。

本试验研究应用斯氏线虫All品系与黄板对毛毛菜黄曲条跳甲进行防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利用EPN制剂和黄板搭配来综合防治叶菜上黄曲条跳甲地下部分的幼虫、蛹和地上部分的成虫,对叶菜黄曲条跳甲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控制效果,结合黄板在播后0和7 d使用EPN 2次,防效可达76.9%。因此在黄曲条跳甲发生不严重的地块,为节约防治成本,可在播后0和7 d各喷施1次,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效。播前7 d和播种0 d开始使用线虫防效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线虫不必提前使用,播种当天开始使用即可,可能播后7 d使用效果更好,有待进一步验证。

EPN搜索寄主能力强,侵染致死有效性高,对作物、天敌及非靶标生物安全且大规模生产相对简单,对环境无污染,实现防治害虫“零农残”,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因子。应用EPN制剂和黄板防治毛毛菜黄曲条跳甲幼虫,一方面弥补了目前生产上缺少黄曲条跳甲有效化学防治药剂的现状,另一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了绿色无公害蔬菜。利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作物病虫害,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是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但EPN是以活体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应用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在环境中的存活力、保证防治效果尚需扩大作物种类,进一步开展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试验,确定其在不同十字花科蔬菜上的控制效果,掌握其科学、合理的使用技术,为蔬菜绿色无公害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猜你喜欢

黄曲黄板毛毛
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分析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黄板在设施蔬菜害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技术
上海地区有机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曲毒素危害非洲食品安全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阜新地区利用黄板诱杀温室大棚白粉虱的防效实验
姜为什么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