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56例

2018-10-29古卫权杨胜利张小文罗灵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双孔肺段肺叶

王 飞 杨 劼 古卫权 叶 俊 杨胜利 肖 叶 张小文 罗灵均 赵 宁

(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佛山 528000)

以往肺小结节通常采用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现在报道较多的是单孔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连同所有器械都从一个孔进胸,操作难度高,不够灵活。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双孔VATS肺段切除术56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3~71岁,平均43.1岁。因咳嗽就诊12例,体检胸部CT发现肺部结节44例。磨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26例,实性结节30例。病变部位:右上肺后段12例、尖前段3例,右下肺背段10例、基底段4例,左上肺舌段9例、尖后段4例,左下肺背段11例、基底段3例。直径0.9~2.0 cm,平均1.5 cm,均为单发病灶。术前行肺结节穿刺活检11例,病理为炎性假瘤3例,结核球3例,肺霉菌球1例,腺癌4例。行纤维支气管镜31例,超声纤维支气管镜25例,PET/CT 21例,头颅MRI、肾上腺CT、全身骨扫描17例,均提示肺内单发结节,无远处转移。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12例,阻塞性肺气肿3例。乳腺癌3例,胃癌、直肠癌、肝癌、子宫癌各1例,均已行原发病灶手术切除。

术前诊断:肺炎性假瘤13例,肺结核球6例,肺癌1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9例,肺霉菌球3例,乳腺癌肺转移3例,胃癌、直肠癌、肝癌和子宫癌肺转移各1例,诊断不明5例。

病例选择标准:肺结节直径≤2 cm;CT显示实性成分≥50%的GGO;良性结节位于肺实质深部不适合楔形切除;孤立性肺转移瘤;心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周围型肺癌;GGO楔形切除无法保证足够的手术切缘。

1.2 方法

术前均行三维重建增强CT定位。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标准侧卧位,第7或8肋间腋中线至腋后线切口2~3 cm为胸腔镜孔,第3或4肋间腋前线切口2.5~3 cm为操作孔,均放置切口保护套,从胸腔镜孔同时置入双关节手术器械,双孔双手同向双交叉操作[1](图1)。先充分打开肺段周围胸膜及肺段邻近发育较好的叶裂。根据病变位置和术中情况不同,处理动脉、静脉及段支气管顺序有所变化。对于肺裂发育良好者,通常先处理肺动脉,再处理肺静脉和支气管;肺裂发育不佳者,在肺段的根部进行解剖,首先处理容易暴露的结构。肺段支气管使用切割缝合器紫钉切断;肺段动静脉血管使用切割缝合器棕钉切断,较细的肺段动脉及静脉通常使用推结器套丝线结扎近心端,再用Hem-o-lok血管夹夹闭。切断段支气管前夹闭段支气管,嘱麻醉师行术侧低压力低潮气量膨肺,确定夹闭支气管是否是目标支气管。根据肺充气与萎陷界限来判断[2],并予电刀点状烧灼确定边界,肺段边界使用切割缝合器紫钉处理。

图1 胸腔镜孔代替操作孔双孔操作

术中均送冰冻病理检查,对于怀疑肺癌者,行标准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保证切缘距离肿瘤2 cm以上,必要时切除邻近部分肺组织。常规从胸腔镜孔留置20Fr胸腔引流管一根,上肺的肺段及舌段切除者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外置入1根10Fr引流管。

术后第1天常规复查胸片,如无特殊,则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引流量<200 ml/d、颜色较浅且肺无漏气,即可逐条拔除胸腔引流管。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

2 结果

本组56例均行病灶所在肺段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0~265 min,平均142 min;术中出血量30~510 ml,平均135 ml。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10 d,平均5.8 d。3例术后肺漏气,予血浆、红霉素等胸管内注入胸腔行胸膜固定等治疗治愈。术后住院时间4~12 d,平均7.6 d。出院前均复查胸部X线,提示双肺复张良好。

术后病理确诊良性34例,包括炎性假瘤1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8例,结核球6例,肺霉菌球3例;恶性22例,包括腺癌13例(原位腺癌5例,微浸润腺癌7例,ⅠA期腺癌1例),鳞癌2例(ⅠA期),乳腺癌肺转移3例,胃癌、直肠癌、肝癌和子宫内膜癌肺转移各1例。

34例良性病变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15例肺癌随访3~34个月,平均23个月,均无复发、转移。4例孤立性肺转移瘤随访4~23个月,平均11个月,均无复发、转移,3例孤立性肺转移瘤失访。

3 讨论

肺段切除术是指分别单独游离处理相应的支气管、肺段动静脉,切除1个或以上肺段组织[3~5]。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能保留更多肺组织,对于靠近肺门的良性病变和转移性肿瘤,肺楔形切除术无法完整切除病灶,肺段切除能保证切缘距离[6]。201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7]提出,肺段切除术可以选择性用于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其指征包括:①肺功能差或伴有其他合并症而不适合行肺叶切除。②肿瘤直径≤2 cm,并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原位腺癌;检查示磨玻璃样变;随访示肿瘤倍增时间≥200 d。

由于肺段血管的变异较大且肺段之间的界限较难确定,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更为复杂,明确肺段界限是确认肺段切除范围和切缘距离的关键,也是肺段切除的难点之一[8]。我们通常先解剖并闭合段支气管,然后低潮气量膨肺,用电刀标记不张肺组织相对的界限,然后沿塌陷肺段边缘切除肺段。本组3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膨肺后无法鉴别界限,通过解剖肺静脉,确定肺段静脉走向协助定位。

我们认为,对于良性病变尽可能按段间平面切除,如伴有少部分跨段病变,需要楔形切除部分邻近的肺组织;对于靠近肺段间水平的恶性肿瘤,应保证肺段切缘距离>2 cm。

Ueda等[9]进行CT模拟后认为,某些肺段体积较大,如右肺上叶尖前段、右肺下叶背段和前基底段,左肺上叶尖后段、左肺下叶背段等,肿瘤位于这些肺段,行肺段切除较好。我们体会: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左肺上叶舌段和双肺下叶背段,行肺段切除术通常较为容易。

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器械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一样[10,11],在起步阶段,我们建议选择相对简单的上叶后段、舌段、下叶背段,而后逐步开展其他段切除。在切口选择方面,我们体会胸腔镜孔也可作为另一操作孔,两孔同时置入双关节手术器械,双孔双手双交叉操作更为灵活、方便。本组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胸。

对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亚肺叶切除手术适应证仍未达成共识。我们认为:如果结节位于外周胸膜下实质内,简单的楔形切除就足够,但如果结节位于肺深处,应优选肺段切除,以保证足够的手术切缘。

综上所述,对于局限靠近肺门的良性病变、孤立性肺转移瘤和部分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双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双孔肺段肺叶
郭清明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某双孔箱涵结构受力及施工水平影响分析
箱涵埋深对双孔箱涵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的现状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