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对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2018-1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麻醉科 北京 102618
宫腔镜手术是临床上常用的妇科术式,其在术中可以仅经过人体自然腔道进入宫颈完成各类操作,且其治疗各种妇科疾病适应症也在逐渐扩大,因此其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目前,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简称静脉全麻)是宫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单纯全麻的药量大、镇痛效果一般,故如何有效提高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是麻醉师关注的重点和热点[2]。而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基于针灸改良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方便、镇痛镇静等优点,但目前关于其辅助静脉全麻在妇科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报道较少[3]。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探讨其对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麻组和全麻组,每组50例,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电麻组:年龄22~60岁,体质量指数18.04~29.42kg/m2,手术时间23~27min,术中出血量 28~39ml;全麻组:年龄 21~60 岁,体质量指数18.08~29.49kg/m2,手术时间22~29min,术中出血量27~37ml。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1)无甲状腺功能异常、Addison病等影响能量代谢的疾病史;(2)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3)无本次麻醉药物过敏史;(4)年龄18~60岁,无精神病病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有消化道疾病、手腕佩戴部位皮肤破损;(2)有晕动史、长期吸烟或饮酒史;(3)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4)术前1个月内有激素、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治疗史。
2 方法
2.1 麻醉方法 电麻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即麻醉前8h禁食禁饮及入室后消毒铺巾、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氧、监测血压、心率(heart rate,HR)、心电图等,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即取两侧内关穴,前臂正中、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腕横纹上2寸(食指、中指、无名指第1关节宽度的和),于穴位处贴电极片,连接穴位电刺激仪(HANS-200E,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连续波为2Hz,电流的强度自弱到强至患者最大耐受量进行电刺激;30min后行静脉全麻,即麻醉诱导选择2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282,10ml:0.1g)和0.15mg/kg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1ml:5mg),术中麻醉维持微量泵入丙泊酚5mg/(kg.h),麻醉过程中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若术中有体动,追加丙泊酚0.5mg/kg,术毕前5min停用所有麻醉药物,术后转送康复病房观察30min。全麻组给予静脉全麻,即不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其余均同电麻组。
2.2 观察指标和标准 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不良反应。(1)血流动力学,观察和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 10min(T1)、刮宫操作(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HR;(2)镇痛效果,①术中效果[4],术中牵拉反应非常明显、肢体活动剧烈并对手术操作造成影响为差,术中有轻微牵拉反应、肢体活动但不影响手术操作为良,术中牵拉反应未使患者出现不适、肢体活动为优,优良率=(优数+良数)/总例数×100%,②术毕效果,于T0、T3(苏醒后平静状态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疼痛程度,Cronbach’α 信度系数为0.885,效度系数为0.848,作一10cm直线,一端0分、另一端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观察和记录麻醉药物(丙泊酚)用量和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反应。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对计数资料比较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比较以(±s)表示采用t检验,对各组时间差异比较采用两两LSD-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MAP、HR比较 电麻组和全麻组T0的MA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麻组T1、T2、T3的MAP、HR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表 3。
3.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电麻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3 两组VAS得分比较 电麻组和全麻组T0的V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麻组T3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5。
3.4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比较 电麻组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6。
表2 两组MAP比较
表3 两组HR比较
表4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n(%)]
表5 两组VAS得分比较(分)
表6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比较[n(%)]
4 讨论
静脉全麻是宫腔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其采用的麻醉药物主要有地佐辛、丙泊酚等,地佐辛是一种阿片κ受体部分激动剂,具有阻滞疼痛传导通路中疼痛冲动上行的作用;丙泊酚是一种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可通过激活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镇静的作用,在全麻的诱导和维持中,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6-7]。但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妇科宫腔镜手术中,由于术中需扩宫、电切、刮宫等操作,会引起患者应激反应,如血压、HR升高和疼痛感加剧等,单纯静脉全麻已逐渐不能满足当前麻醉需求,因此改善患者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是业界重点关注的问题[8-9]。
有研究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将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与祖国传统针灸穴位相结合治疗疼痛的方法,近年来被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麻醉中,其可通过电刺激促使垂体-下丘脑系统中腺垂体释放β-脑啡肽及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进入血液,配合刺激相应的穴位,可激活某些神经通路或环路而释放内源性神经递质,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10-11]。而于祖国医学中,人体经脉受损、经气不畅是造成疼痛的重要原因,而内关穴是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属手厥阴心包经之要穴,其与五脏相关联,与三焦经相表里,主治呃逆止呕、镇痛安神,刺激该穴,可疏通其相关经脉气血,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呕、镇痛镇静之功用[12-14]。
本研究通过给予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结果显示电麻组T1、T2、T3的MAP、HR明显低于全麻组,电麻组麻醉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全麻组的80.00%,此结果与李彬、Parikh等[15-16]研究基本一致,表明该麻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镇痛效果。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的麻醉中,静脉全麻能对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产生一定的镇静镇痛的作用,从而改善了机体的血流动力学。而在本研究加用了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后,可能由于通过电刺激内关穴,能够调节垂体-下丘脑系统而使β-脑啡肽及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及激活内关穴相关神经通路而使内源性神经递质释放,提高了机体的镇静镇痛作用,产生了麻醉效果叠加的效果,更有效地稳定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提高了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同时,本研究中,电麻组T3的VAS得分明显低于全麻组,此结果与Nguyen等[17]研究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对妇科宫腔镜手术镇痛效果的提高作用。此外,本研究中,电麻组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此结果与董世阳等[18]研究基本一致,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有效减少妇科宫腔镜手术静脉全麻中麻醉药物的用量,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的麻醉中,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麻醉,能够使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有了一定且良好的镇静镇痛作为前提,提高了患者对术中操作所致疼痛的镇痛效果,使患者在后续接受静脉全麻时,能够让全麻维持在较浅的状态,有效减少了麻醉药物用量,从而能够降低药物对机体所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麻醉安全性。
综上所述,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脉全麻可有效改善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镇痛效果,且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