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途径

2018-10-26孙路祺洪启林

科技资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存在问题

孙路祺 洪启林

摘 要:对于航天科研单位来说,设备仪器的管理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是确保各项科研生产和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保障环节,实现仪器设备的信息化流程,对于企业整体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依托某航天科研单位实现仪器、设备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结合管理现状的调研分析,对当前航天类等科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和总结,提出笔者对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 存在问题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c)-0133-02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是企业管理的热门行业,是当前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一般情况下表现为通过采用电子化和电子信息系统的集成,深入开发、收集、广泛利用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巩固强化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也会通过一个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逐步发现和挖掘到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各种优点和好处,最终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航天科研型企业来说,设备仪器不但精细化水平极其高,同时数量、种类都十分庞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科研生产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朝着精细化、复杂化发展,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与当前科学现代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尽然匹配,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受控,笔者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1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的基础和意义

1.1 设备管理信息化,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首先,采取对设备的实物与资产进行配套管理和监督,实现了设备由粗放型管控逐渐转变为精细化流程化的管控。从采购、维修、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包括购置、维修、使用人变更、报废申请、报废处置等记录,借助信息管理的痕迹化都能体现,都能够在通过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的管理。

1.2 设备管理信息化,为促进管理流程化奠定基础

通过对设备仪器购置审批、到货验收、入账审批、报废申请、启用申请、调拨申请、闲置封存申请、特种设备台账及定期检测检验、设备仪器标签打印、供应商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功能等功能模块等流程进行信息化和电子化、科学化的管控,可以获取到设备购置、设备处理等实现全过程的最原始、最一手的记录,为监管设备资产提供了最基本、最准确的资料,为实现业务管理的网络化,准确化、科学化、流程化奠定基础。

1.3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从不同途径满足当前管理工作需求

对于设备使用部门来说,极大促进了使用人员管理设备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实现了个人使用设备清单、审理流程的电子化,另一方面促进了使用设备的购置记录、维修记录,使用人变更记录等信息的共享,进而为管理设备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 自身单位设备仪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身单位设备仪器管理现在按照单位内部制度,对设备仪器的购置、到货验收、登记入账、闲置封存、检定检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工作,确保设备仪器的有效使用。虽然设备仪器的管理已经进一步规范有效,但在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件资料,业务涉及到全单位所有使用部门,设备仪器种类型号复杂,涉及面广,各部门管理工作分散,缺少设备仪器的综合管理平台,所有管理工作都停留在纸质阶段,缺乏信息化手段。

为更好地推进设备仪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笔者初步调研了相关航天兄弟单位和相关行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现状,综合分析目前企业对设备管理信息化途径的构架,存在的难点和重点主要有。

(1)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一般企业只有构建内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比如在机关管理单位设置信息中心,對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整体布局。相对基层和一线的单位很难以现实的推广,即便是推广,由于对一线管理需求了解的不尽然,对整体信息系统的布局也难以把控,往往通过购买现成的软件去实施信息化管理。这种手段目前较为普遍,在航天企业来说,这种做法应该慎之又慎,不但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保密风险和隐患。

(2)信息化进程,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势必要带来管理风格从粗到细的转变,这对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当前设备管理人员长期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设备故障检测及维修上,缺乏对长期工作的规划、计划等,为数据的分析、积累的常识缺乏,对基本的运行数据分析能力和水平不足吗,很多基层人员也长期将工作放在设计等常规的重点,对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心理。

3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初步构想

根据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上级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设备仪器管理工作;根据现有设备管理的措施,引入专业公司协助开发设备仪器软件管理系统等,进一步促进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3.1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企业要对标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单位科研特点的规章制度体系。航天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可以充分结合科研类企业当前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经验,按照国家和上级的各项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甚至可考核性。

3.2 符合管理实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根据需求,现阶段主要实现设备仪器类信息化平台上线管理,后续还将陆续实现设备维护维修、办公营具,房产等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上线管理。

系统上线后可以满足设备仪器类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各部门共同使用的设备仪器软件门户平台,实现从购置申请、到货验收、入账登记、设备变动、使用部门二级台账建立、设备标签打印、特种设备检验提醒、,设备仪器供应商信息统计管理、网上审批等全过程网络化管理。避免了继续使用电子表格统计设备仪器的原始办法,提高设备仪器管控过程中的时效性,使之设备仪器的管控更加先进和有效。

3.3 加强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培训是必须的储备

为进一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在系统实施初期,我们首先选择了两个基层单位进行试用,同时采取以往传统纸质化办公和新系统联合开展,逐步过渡的办法,避免出现管理工作的“断层”。通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对发现的问题及基层提出来事项进行了全面优化改进,并组织了设备仪器软件培训会,并使设备仪器管理系统于2017年正式运行。

3.4 对整个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兼容是需要考虑的长远措施

当前信息化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不断发展,对机械制造、可靠性工程和质量管理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与科研管理的匹配度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新的趋势和潮流,为加强航天企业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从微观层面推进分步实施,为航天企业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更加优化的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赖庆为.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5):2.

[2] 张春江.系统论基本原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J].价值工程,2011,30(34):156-157.

[3] 张永海,殷启超.浅谈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17):477.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存在问题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探索医院人才工作联动机制的构建策略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