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我找回笑容
2018-10-26丁慧娜
丁慧娜
〔摘要〕一个原本忠厚老实、行为中规中矩的孩子,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产生了仇视他人、冷漠孤僻、扰乱课堂等异常心理和行为,不仅强烈抗拒沟通,并且异常行为的出现频率开始上升,严重影响了他个人学习生活和班级的秩序。本文阐述了通过应用“同理”技术、环境微调、“代币”疗法等辅导技术对该学生进行个体辅导的过程及效果。
〔关键词〕亲子关系;“同理”技术;“代币”疗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9-0044-03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里,我发现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哪个学生突然行为异常,表现得和平时相差甚远,那必然是他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且导致这种突变的,多是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
一、案例介绍
这个男孩叫小欢,是四年级的学生,故事发生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那次的活动主题是制作小布包,制作之前学生首先要学习安全、正确地使用针线,大部分人因为第一次使用针线而感到兴奋。当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操作时,我却发现坐在一边的小欢正面无表情地做着小动作。我上前询问他,是否忘了带材料,需不需要帮助。他慢慢拿出材料,仍然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脸上挂着一丝冷漠的表情。“你是不是对这个不太感兴趣呀?那就简单操作一下体验体验吧。”他摇摇头,任凭我怎么劝说都不听,神情由冷漠变成了不耐烦,甚至有些仇视的模样。尽管他平时也不会与老师们十分亲近,但像这次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他的异常行为令我感到非常不解,于是课后又单独找小欢了解情况,然而除了那一脸的仇视,我依旧什么讯息都没有得到。不过这莫名其妙的仇视,也让我意识到他可能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行为分析
(一)缺少赏识——自我认同感低
一个才上四年级的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必然有原因,而且正是因为他无法进行自我调适,才选择用这样一种外在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为了找到小欢的症结所在,帮助他解决问题,我尝试进行多方了解。从几位任课老师和其他学生口中了解到,小欢最近对老师总有一些敌对感,故意不听课、不回答问题、不做作业,甚至不爱搭理人,和同学之间相处稍微好那么一点。
后续又经过一番努力才了解到,原来小欢的妈妈不经意间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平时他们夫妻两人上班很忙,没有多少时间管他,晚上回到家不免各种叮嘱,只是方法不太恰当。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不懂得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基本上就是让他自己学。当孩子做错了一两道数学题的时候,妈妈不懂得怎么教,只是一味批评他那么不仔细不认真,要求他不能做錯或只能做错一题。不仅从来没有认可和鼓励,还经常拿班上成绩最好的小婕和他作比较:“你看人家小婕成绩多好,你怎么就那么差,怎么就不能向她学习呢!”对此,小欢除了反感、抗拒以外,根本不搭理他的妈妈,更不用说基本的交流沟通了,并且他认同了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二)阻断沟通——亲子关系疏离
我们多数人都盼着孩子能往我们期望的样子去成长,每个家庭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小欢妈妈就是其中一员,但是在她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沟通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沟通,应该是相互的,彼此都要倾听对方的想法并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母子之间,显然谈不上“沟通”。妈妈总是较为强势地批评孩子的不足,没有看到和表扬孩子好的一面,时间久了,孩子感到自己在妈妈心里是一无是处的,就是像她说的那么差劲,渐渐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孩子自然再也不愿意和妈妈交流。小欢妈妈为了让孩子在镇上读书,自己也租住在镇上,而小欢爸爸却独自留在离镇上有20分钟车程的老家,爸爸在家里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仅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就算双休日一家三口在老家团聚了,父子二人也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小欢独自玩手机游戏,小欢爸爸出去做自己的事,小欢妈妈看电视剧,三个人各做各的。这样疏离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三)封闭自我——人际关系堪忧
长时间地被否定,没有人倾听他内心的声音,没有家人和他交流,使小欢越来越缺乏自信。当他失去了自信,却还要被拿来和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的优秀学生去比较,负面的情绪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导致小欢开始封闭自我、仇视众人的另一个因素。渐渐地,小欢成为一个沉默寡言、孤僻的孩子,他在班里只有两个朋友,对其他学生来说他的存在感很低。大家看到他突然行为异常,既惊讶,又有些害怕,更加不愿意去接近他,而少数主动过去安慰小欢的人往往不是吃了闭门羹,就是被小欢用恶劣的态度给气走了。就连老师们安慰他,小欢也依旧是这副模样。可以说在小欢行为异常这段时间里,他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了。作为班主任的我仿佛听到了他内心无助地呐喊——“谁来帮我找回笑容”。
三、辅导过程
(一)“同理”技术——建立良好互信关系
在我开始辅导时,小欢正处于一种仇视和拒绝与成年人说话的状态,连点头摇头都不愿意。假如这种僵局持续下去,是无法打开他的心结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没人俯下身来倾听他的想法,使他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和理解。因此,我应用“同理心”尝试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
“小欢,最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让你感到不开心了?愿意和我聊聊吗?”
他望着一个角落,并不说话。
我没有着急,给他时间去想想自己的困扰。过了一会儿我压低声音做了第二次尝试:“你可以相信我,放心,我会为你保密。”
小欢的表情有了一丝动容,抿着嘴巴。
“这个问题不太好解决,对吗?这让你有些苦恼。可以和我聊聊,或许我能帮上一点忙呢?”
没想到他竟抽泣起来,“我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做错题目就知道骂我,我只做错一两题。”
“你和妈妈说过你的想法吗?”
“没用的,她根本不会听我说,说了也没用。”他一边哭,一边生气地说。
接下来我充分向他表达了我对他的理解,并给他讲了我小时候被父母管教时内心的感受,他仿佛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我们之间初步建立了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环境微调——营造温馨沟通氛围
在了解到小欢缺乏良好的沟通环境后,我给小欢的妈妈打了电话,和她交流了孩子最近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她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当我告诉她孩子在学校的反常表现时,妈妈显得很惊讶,又无可奈何地说:“我怎么说他都没用。”
“对啊,因为都是你一个人在说,没有给他表达心声的机会呀。沟通没有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下一次,他自然就不愿意开口了。”
听了我的一席话,他妈妈似乎有些明白了:“唉,我好像是忽略了他的感受,难怪他最近总是不愿意和我说话。谢谢你告诉我。”
最终小欢妈妈和我达成了共识,她决定一点点改善平时家庭教育的氛围,从“不拿别的孩子和他比较”开始做起。并尝试与孩子平等沟通,倾听他的心声,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重塑和谐的亲子关系。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小欢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愿意回应家长和老师的话了。但是因为他缺乏自信,不愿表现,依然保持着一种平静又闷闷不乐的状态。既然周围的微环境已经有所改善,那么接下来就要着手帮他建立自信了。
(三)“代币”疗法——强化积极心理暗示
代币疗法,作为行为疗法的一种,对帮助小欢建立信心很有帮助。它通过某种奖励系统,在孩子做出良好行为表现时给出奖励,强化好的表现,消退不良行为。考虑到小欢内心比较敏感,我计划面向全班开展代币疗法,以“积分制”的形式来进行操作。这样一来,班级内会形成较好的氛围,小欢也能够自然而然感受到是因为自己的表现足够好而得到了奖励,从而建立起自信。积分制度是全班师生一起讨论和制定的,涵盖了课堂学习、作业情况、文明礼仪、特殊贡献等各个方面。我后续也对积分制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增加了他获取积分的机会。因为小欢的思维水平不错,他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凭借出色的发言获得积分,并得到了同学们由衷的赞美。从他腼腆的笑脸能看出,他发自内心感到高兴。他喜欢下棋,参加了班里的“棋逢对手”活动,与同学们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整个小组都获得了相应的积分卡。相较于之前因妈妈一味地批评而使小欢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们如今的代币疗法则使小欢在不同方面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帮他树立了信心,强化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一次次被认可的过程中,小欢渐渐找回了笑容。
四、效果评估及反思
通过和家长、学生共同努力了一段时间,小欢的情况终于有了明显的好转,能够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了,课间会和大家一起下棋、做科技制作。课堂上,他开始积极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迫不及待地抢答问题,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乡镇及农村学校的家长普遍表示没时间管孩子,有的直接把孩子“丢”到各个培训班就完事了,有的管教孩子以打骂为主,能够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细心交流的家长凤毛麟角。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透过现象去看问题的本质,找到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走出困惑,这也要求我们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
(一)练就慧眼,及时捕捉细节
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学生的细节变化、异常行为。因为小学生心里遇到真正的问题时,往往不会主动向老师倾诉和求助。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去发现学生无声的“呐喊”,解读学生行为的含义,思考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仅仅做个有心人还是不够的,我们应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解读学生“微动作”“微行为”“微心理”的方法,通过不断学习、观察和练习来练就一双真正的慧眼。
(二)及时沟通,引起家长重视
学生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家人对他们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学生行为的异常,往往折射出了他背后家庭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异常的原因之外,也帮助家长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引起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从而使家校两股力量凝成一股合力,共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学习技能,提升辅导能力
发现学生问题后,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不仅会错失最佳辅导时机,还有可能再次伤害学生的内心。因此,教师需要学习一定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技能,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能够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辅导他们,帮助他解决问题重新回到正轨。
作为班主任,幸运而又幸福,能够與学生们一同成长。同时,作为班主任又十分特殊,既要像妈妈那样去关爱孩子,又要像知心姐姐一样去倾听他们心声。我们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期望能够做得更好,也必然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蒙盛.他为何给自己画一座坟[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
[2]闫双红. 团体辅导对四年级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3]肖前名.农村学校期待家庭教育的春天——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新课程(中学),2012 (7) :140.
[4]许玲.巧用“代币”促养成[J].成才之路,2011 (5) :72.
[5]张静. 妈妈你还爱我吗——家庭关系不良青少年的个体辅导[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 (4) :27-29.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武岭小学,宁波,315502)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